2008年,市政府确定的商贸服务业预算资金为5300万元。我局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杭政〔2008〕2号),按照重新修订的商贸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项目资助及奖励办法,坚持“有限资金、有效使用”的原则。通过对我市商贸服务领域的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商贸流通建设项目、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便民便利连锁经营发展、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和商贸服务业整体宣传等项目的财政资助,有效地推动了我市商贸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现将2008年度商贸发展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有关建议汇报如下:
一、2008年度商贸发展资金预算和执行情况:
(一)2008年商贸发展资金预算安排5300万元。具体如下:
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管理年活动工作经费2600万元(含工作宣传、培训、评审等相关费用131万元);商贸服务业发展项目800万元(包括重点商贸、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改造项目、连锁便利、菜篮子专营店及放心早点;特色街区宣传奖励150万元;农村现代网络建设250万元;商贸服务业整体宣传促销、培训等300万元;其他经市政府批准的专项支出100万元。
(二)2008年度预算资金的实际执行情况
2008年度5300万元的商贸服务业专项资金至年底实际使用资金为5366.53万元,具体如下:
1、农贸市场改造提升3164.867万元。包括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资助、整治工作宣传、培训、改造方案评审等。
2、电子商务信息化、商贸发展项目;社区便利连锁、放心早点、“菜篮子”专营连锁发展项目865.5万元。
3、现代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奖励及相关工作经费250万元。
4、商业特色街区宣传、奖励190万元。
5、商贸服务业整体宣传、促销、培训等300万元。
6、新兴商贸示范企业表彰奖励49.5万元。
7、联合国美食节196万元。
8、首届杭州休闲购物节173万元 。
9、商贸服务品牌表彰21.5万元。
10、再生资源回收整治56.16万元。
二、完善商贸扶持政策和商贸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一是完善商贸扶持政策。我局的专项资金的扶持政策一直是依据2003年市政府(杭政〔2003〕10号)文件制定的,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原有的政策已不适应新的商贸发展情况。2008年3月份市审计局对我局专项资金审计调研中也提出了要完善政策,扩大政策支持面,加强农贸市场改造后长效管理等意见。我局立即整改,对原市政府2003年的文件进行了修改,并提交市政府批准下发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同时,会同市财政调整修改了《杭州市商贸服务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杭州市商贸服务业发展项目财政资助管理办法》等,明确扩大了对县(市)重点商贸企业、市场改造提升、食品安全项目的支持力度。
二是健全完善机关内部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商贸服务业专项资金大部分项目的资金由市财政直接下达给企业。其中,由我局直接组织实施的商贸整体宣传、培训、促销项目经费,经财政确认后,下达到结算中心。具体由我局落实职能处室实施。为此,局机关建立了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整合完善了《财务管理操作流程》等,实行政策法规处牵头提出年度项目预算,提交局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办公室牵头负责项目资金的管理,每个项目的使用资金,由实施处室提交项目资金使用审批表和项目委托实施单位审批表,经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办公室(财务)审核,主要领导“一支笔”审批等程序实施。
三是层层分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专项资金的管理与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拟制局党委贯彻《杭州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的工作措施、工作制度和管理工作程序,在征求处室意见的基础上,局党委与各所属部门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四是认真做好商贸专项资金实施跟踪和问效。不定期召开电子商务、连锁便利企业、农贸市场、特色街区管委会等座谈会,汇报交流项目实施和企业发展情况,并结合局年度主要工作任务的落实,由分管领导牵头深入到农贸市场、县(市)农村、特色街区、电子商务、连锁便利企业实地现场考察检查专项资金实施后企业的项目建设和效益情况。
三、资金使用效益的基本评价
通过商贸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全市商贸经济的发展。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58.38亿元,同比增长20.2%,增幅比上年高3.7个百分点。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23000元,居全省第一。尤其是通过商贸专项资金对传统商业的改造提升、重点项目和现代流通业态的发展成效更为显著,主要表现在:
(一)市场改造提升成效进一步显现。2008年,按照市政府下达的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任务,全市改造任务38家,撤销16家。截止年底,除风景名胜区茅家埠农贸市场建设用地尚在审批外,其余37家已全部完成了硬件改造,撤销16家不符合规划的无证市场。通过开展农贸市场管理“最佳最差”评比活动,农贸市场争优创先意识明显增强,市场环境进一步提升。大关西三苑、古荡、万寿亭等12家农贸市场被评为样板农贸市场,和睦、劳动路、三堡等37家农贸市场被评为“最佳”农贸市场,49家市场受到市政府表彰奖励。同时也得到了消费者、经营户的认可
(二)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通过政策支持的电子商务企业得到长足发展。2008年,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浙江和平钢铁网络有限公司、浙江华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5家电子商务企业被评为杭州市新兴商贸服务业示范企业;珍诚医药、浙江网盛生意宝、佑康电子商务等4个电子商务企业5个电子商务、信息化项目得到专项资金资助。为居民生活服务的96365信息服务平台正式开通。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有力地带动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2008年,在阿里巴巴B2B平台上的中小企业中,25.04%的企业在阿里巴巴平台上每投入一元钱,可带来平均234元的交易额回报。淘宝网作为中国网购市场的领军者,2008年交易额为999.6亿元,占网购市场80%的市场份额,年交易量增速超过100%。同时亦成为外贸企业转型内销市场的最佳渠道,如纯外贸企业广东德尔电器(全球最大的家用搅拌机生产基地)借助淘宝,在不到半年时间实现220万的内销,成为转型企业的榜样。杭州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社区商贸便利连锁经营提升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品牌便利连锁企业向社区发展门店。2008年,通过对祐康、联合康康、知味观、联华快客、绿丰家禽、大佳洗衣、之江清洗等多家品牌便民便利连锁企业在小区新开门店的考核资助,极大地提高了便利连锁企业发展社区服务网点的积极性,新增门店100余个,奖励资助225.5万元。同时提升了社区居民服务网点的品位和食品安全放心度。继我市王马、三叉社区被评为全国商业示范社区后,去年我市的红石板社区被评为全国商业示范社区,临安康顺家政被评为全省社区商业服务示范企业。
(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全面推进。加大对“千万工程”工作的考核奖励和对发展农村连锁网络的龙头企业支持力度,至08年底止国家、省、市、县各部门的奖励扶持金额达3338.07万元,由于政策落实,资金到位,有力促进了全市农村连锁经营发展进程。2008年在保持全市乡镇连锁超市全覆盖的基础上,连锁超市重点向行政村便利连锁店延伸发展,全市农村2124个应建行政村中有1958个村已开设了便利连锁店2564家,新增连锁网点1082家,便利连锁店覆盖率达92.2%,比上年度末提高了41.3个百分点,提前完成省政府、市政府、新农办年度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
(五)特色街区提升建设有序推进。通过对特色街区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和整体宣传的支持,我市商业特色街区社会经济综合体效应不断凸显。湖滨、南山路、清河坊、武林路、丝绸城和梅家坞等街区旅游、休闲、购物及观光的功能日渐突出,促进了街区商贸与旅游的共同繁荣。2008年,清河坊营业总额达到10.5亿元,比去年增长84%,上缴税收2800万元,比去年增长6.2%。中山中路、曙光路等9条新一轮商业特色街区规划建设正式启动。武林路、石祥路被中国步行街工作委员会授予“中国商业特色街”称号。至此,我市已有8条商业街获得国字号特色街称号。为全国获得荣誉最多的城市。特色街已成为彰显杭州“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的良好载体。
(六)商贸整体影响力和品牌创塑得到加强。通过专项资金的支持,全市商贸服务业整体宣传和特色品牌创塑工作进一步加强。2008年,由我局组织和承办的中国美食节、联合国中国(杭州)美食节、商铺展、商贸服务示范企业、商贸特色企业品牌单位和特色服务品牌个人评选等宣传推介活动,有效增强了杭州特色商贸的影响力。表彰奖励了2007年度杭州市新兴商贸(餐饮)服务业示范企业15家和15名优秀经营者;通报表彰44家商贸服务品牌单位和21名杭州商贸特色服务品牌个人。尤其是我局承办的联合国中国(杭州)美食节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的成功举办,对推进杭州走向世界,扩大杭州餐饮业的国际影响力,展示杭州城市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
(七)首届杭州休闲购物节成效明显。为推进杭州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展示杭州和谐的消费环境和优秀的城市形象,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我局在2008年末承办首届杭州休闲购物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购物节期间我市各大商家的销售均实现了短期较大冲量,尤其是百货业、家电行业的短期销售增长明显,购物节期间平均五家商场计算日均销售额实现1207万元,比11月份平均每日销售额提高70.48%,其中,12月31日各大商场的促销力度最大,同时销售也实现了高潮;四家通讯家电卖场岁末销售实现爆增,,在12月31日,由于年末各式促销盛宴推出,销售实现同比312.08%的高增长,当天销售额较前一日提高了25倍左右。
(八)县(市)商贸重点企业得到新的支持与发展。2008年,通过专项资金投入的调整,适当增加了对县(市)重点企业和发展项目支持。全年对5个县(市)14个重点企业安排专项资金165.2 万元,促进了县(市)商贸企业的做强做大。如临安的康顺家政、萧山的新时代恒丰餐饮、华瑞信息;淳安的林峰商贸等分加别被评为新兴商贸示范企业和“千万工程”龙头企业。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措施
(一)加大对商贸服务业发展政策支持的力度。近几年来,商贸服务业发展迅速,在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突出。在当前扩内需、保增长工作中,商贸服务业任务更为艰巨。现有的商贸专项资金相比其他产业仍然偏小,需加大商贸专项资金额度,推进商贸服务业更快的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对县(市)商贸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支持,提高对项目的资助比例,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升级,形成市区与县(市)商贸协调发展。
(三)提高商贸宣传、促销、培训的整体效果。整合同类的宣传、培训活动的项目,制订整体宣传方案和计划,提高杭州商贸对外宣传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由于商贸服务业发展市场化程度较高,我局又没有相关的统计制度,难以掌握全市商贸企业的发展情况,企业对相关政策的知晓率不高,造成信息不对称,使符合享受政策的企业可能没有得到及时落实。为此应进一步加强对商贸扶持政策的宣传,公开、透明各类项目申报办法、条件和程序,进一步通过媒体、网络、协会等宣传扶持政策,使能享受政策的企业和项目得到落实。
(五)建立健全各类项目的跟踪问效制度。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和征求意见,通过建立重点商贸企业名录库,与企业保持不定期的联系,加强对商贸重点企业的指导,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杭州市贸易局
二○○九年二月二十七日
抄送:市发改委、市政府办公厅旅贸处、张建庭副市长、刘晓明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