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嘉兴市商务运行情况简析
发布时间:2019-01-09 信息来源:杭州市商务委一、商务运行总体情况
1-11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总额2537.3亿元,同比增长11.8%;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39.7亿元,同比增长9.2%。进出口总额2573.7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出口1836.4亿元,同比增长14.1%;进口737.3亿元,同比增长16.3%)。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17个;合同利用外资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实际利用外资25.9亿美元,同比增长5%(剔除外债因素,同口径增长47.5%)。对外直接投资额19亿美元,同比增长 50.1%,超额完成全年10亿美元的目标任务。实现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19.5亿元,同比增长30.8%,其中离岸合同执行金额2.3亿美元,同比增长34.5%。
二、主要特点
(一)商贸流通
1、批发和零售业销售持续上扬, 金秋购物节消费市场活跃。据监测显示,我市27家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171.9亿元,同比增长7.7%;7家批发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333.6亿元,同比增长13.3%。传统商贸受网络消费分流影响,增长缓慢,全市58家限额以上百货(超市)销售91亿元,与去年持平。2018年的金秋购物节以“美好生活·品质消费”为主题,围绕消费升级,推进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并组织举办了2018现代生活博览会。据统计,在整个金秋购物节期间我市参与企业800余家,开展活动45项,人流量约700万人次,零售总额约63.7亿元,同比增长10.5%。
2、网络零售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据浙江电商网统计,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1583.8亿元,同比增长24.4%,居民网络消费额587.2亿元,同比增长27.8%,网络零售顺差996亿元。在淘宝、天猫、京东三大平台上,我市网络零售总额前三名的行业分别是服饰鞋包、家居家装、母婴用品,占比分别为71.9%、10.4%、5.1%,合计占比87.4%。
3、生活必需品供应稳定。主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种类丰富,九大类必需品累计销售额同比6增3减。11月成交鲜菜8.87万吨,同比减少5.4%,环比减少10.2%。蔬菜综合平均价格3785元/吨,环比跌10.9%,同比涨3.6%。11月菜价随秋冬菜上市高峰而缓缓下行,地菜供应增加,客菜交易减少,菜价维持着稳中略降态势。
(二)对外贸易
我市进出口增减情况表(人民币计价)
1-11月 | 进出口(±%) | 出口(±%) | 进口(±%) | |||
累计 | 当月 | 累计 | 当月 | 累计 | 当月 | |
全国 | 11.1 | 9.1 | 8.2 | 10.2 | 14.6 | 7.8 |
浙江 | 12.7 | 9.3 | 10.0 | 8.1 | 21.1 | 13.0 |
嘉兴 | 14.7 | 21.2 | 14.1 | 22.4 | 16.3 | 18.2 |
1、全市外贸进出口好于全国、全省。我市进出口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3.6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5.9个百分点、4.1个百分点,进口增速高于全国平均1.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4.8个百分点。在全省进出口总额过2000亿元的5个地市中(宁波、杭州、金华、嘉兴、绍兴),总量排第四、增速排第一;其中,出口在全省各地市中,总量排第五、增速排第一。全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6118家,比去年同期新增415家。出口前100位企业出口总额为747.6亿元,同比增长29.7%,占全市出口比重40.7%,较上年度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2、从出口市场看,传统市场保持稳定,新兴市场增长加快。对美国、欧盟和日本传统市场分别出口500.7亿元、393.2亿元和14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8%、9.9%和10.6%,分别占全市出口比重的27.3%、21.4%和7.9%,其中对美国市场的出口连续5月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推进市场多元化取得积极成效,新兴市场增长加快,对东盟、拉丁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分别出口155.6亿元、107亿元、68.7亿元和6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8%、33.7%、23.3%和39.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平稳增长,对其出口476.8亿元,同比增长11.4%,81.3%的沿线国家出口增长。此外,由于受中东形势影响,对土耳其出口31.1亿元,同比下降8.6%。
3、从出口商品看,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机电产品出口693.7亿元,同比增长17.6%,占全市出口的37.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32.6亿元,同比增长18.8%,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2%;纺织品、服装产品出口分别为320.7亿元、232.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3%、3.0%,分别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7.5%、12.7%。
4、民营企业保持出口主体地位,一般贸易出口增速快于加工贸易。从企业性质看,全市民营企业出口1121.5亿元,同比增长20.0%,占全市出口比重61.1%,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了3.1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出口629.2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市出口比重34.3%,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2.2个百分点。从贸易方式看,全市一般贸易出口1534.2亿元,同比增长15.9%,占我市出口总值的83.5%,占比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300.2亿元,同比增长5.9%,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6.3%,占比较上年减少1.4个百分点。
5、主要进口商品增速平稳。从进口市场看,对东盟、日本、欧盟分别进口121.0亿元、112.7亿元、9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9%、8.7%、9.9%。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分别进口364.0亿元、33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1%、11.4%。从进口商品看,我市进口有机化学品、机械类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分别为177.1、82.1亿元、3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4.4%、6.5%、6.9%。
(三)利用外资
1、外资产业结构优化。全市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4.8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57.1%,主要涵盖食品制造、纺织、通用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等行业,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同比增长195.8%。三产实际利用外资10.4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40.3%,主要涵盖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金融、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行业,其中金融业、高技术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1.4亿美元、1.2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5.4%、4.6%。
2、招大引强成效明显。全市引进招大引强项目50个,其中世界500强项目8个(外资项目4个),总投资(增资)超亿美元项目38个(含世界500强项目1个),总部型项目3个,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1个,本土跨国公司项目1个,项目涵盖纳米材料、智能设备、新能源组件制造、精密数控机床制造等高端制造业,以及生态旅游开发等三产新业态。
3、发达国家占比提高,来源结构优化。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来源地前十强中,香港、美国、荷兰、日本、德国、新加坡、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据了7席,7个国家(地区)合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7.4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67.2%,其中香港是我市实际利用外资首位来源地,总额达13.9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53.6%,同比增长17.0%。全市来自欧盟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2.1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8.2%,其中来自荷兰的实际利用外资5080万美元,同比增长84.7%,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2%;来自北美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7941万美元,同比增长111.7%,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3.1%,其中来自美国的实际利用外资6576万美元,同比增长76.3%,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2.5%;来自日本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7060万美元,同比增长84%,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2.7%。
(四)外经合作
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对美出口企业开始转向东南亚地区投资,中小企业境外项目明显增多,1-11月新批境外投资项目 6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7个。同时,大项目拉动明显,对外直接投资额超亿美元项目5个,对外直接投资额14.2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 74.8%,其中浙江卡森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柬埔寨投资的斯登豪卡森经济特区项目,进行境外工业园区的建设运营,中方投资2.9亿美元。跨国并购增长明显,有13个跨国并购项目。
(五)服务外包
从合同执行来看,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合同执行金额分别为1.6亿元、4.5亿元、13.3亿元,比例为8.3:23.3:68.4,工业设计、检验检测、工程设计等知识流程外包(KPO)业务占据主导地位。从示范园区来看,省级、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共完成合同执行金额、离岸合同执行金额分别为12.2亿元、1.2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62.7%、52.8%,占据主导地位。从企业主体来看,执行金额超过100万美元的企业有78家,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3家。从市场情况来看,全市承接了来自79个国家和地区的离岸业务,相比去年同期新增10个国家和地区,美国、中国香港、日本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接单业务超过了500万美元,累计占总量的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