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0月份商务运行综合监测分析

发布日期:2021-12-29 14:17访问次数:信息来源:市商务局



一、运行概况

(一)对外贸易

2021年1-10月,杭州进出口5591.7亿, 同比增长23.7%;出口3565.4亿,同比增长26.1%,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04%;单月出口390.3亿,环比增长3.0%,同比增长25.9%。进口2026.3亿,同比增长19.7%。

(二)商贸流通

社零:1-10月,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5474.6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较1-9月回落1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1-10月,商品零售4510.8亿元,同比增长11.0%;餐饮收入963.7亿元,同比增长24.4%。

网络零售:2021年1-10月,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7381.8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位居全省第6位。网络零售额、居民网络消费、网络零售顺差均继续保持全省首位。分区(县、市)来看,余杭区、滨江区、萧山区、钱塘区、上城区、西湖区、拱墅区等7区网络零售入围全省前十名。

(三)外经合作

2021年1-10月份,我市实现境外企业总投资额46.40亿美元,境外企业中方投资额14.43亿美元。其中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88个,总投资41.36亿美元,中方投资额10.19亿美元。1-10月份新批境外投资增资项目49个,增资额4.23亿美元。至2021年10月底,我市累计批准境外投资项目2653个,分布于全世界10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非贸易性项目1259个,总投资585.75亿美元,中方投资额327.10亿美元。

2021年1-10月,我市实现国外经济技术合作营业额186968.00万美元。我市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35355.00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86862.00万美元;对外劳务人员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0.00万美元,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106.00万美元。

2021年1-10月外派各类劳务人员369人,派至新加坡、日本等地,劳务主要类型有技术人员及研修生,月末在外人数804人。

(四)服务贸易

根据商务部直报系统,2021年1-10月杭州市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14.18亿美元,同比增长20.59%。

(五)服务外包

2021年1-10月杭州市承接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73.97亿美元,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58.29亿美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73.29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57.6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92%、10.30%。截至目前,进入商务部服务贸易统计监测管理业务应用备案的服务外包企业达1851家,从业人员48.5万余人。

1-10月离岸执行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有332家,离岸执行额57.22亿美元,占全市离岸执行额的99.29%。其中,离岸执行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有112家,离岸执行额为48.87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84.80%。

1-10月离岸执行额中,信息技术外包(ITO)合同接包执行额为30.05亿美元,占总执行额的52.15%。业务流程外包(BPO)接包执行额为2.28亿美元,占总执行额的3.95%。知识流程外包(KPO)合同接包执行额为25.30亿美元,占总执行额的43.90%。

(六)技术贸易

1-10月我市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数为369份,合同金额为15.58亿美元,同比增长22.68%。其中技术出口合同206份,合同金额为5.81亿美元,同比下降16.07%;技术进口合同为163份,合同金额为9.77亿美元,同比增长69.14%。

我市技术出口合同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出口合同128份,合同金额4.72亿美元,占技术出口合同金额的81.16%;计算机软件出口合同69份,合同金额1.04亿美元,占技术出口合同金额的17.93%。

技术进口合同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进口合同96份,合同金额2.90亿美元,占技术进口合同金额的29.68%;专有技术进口合同49份,合同金额1.95亿美元,占技术进口合同金额的20.00%;专利技术进口合同12份,合同金额4.90亿美元,占技术进口合同金额的50.22%。

二、主要特点

(一)商贸流通

1.我市社零增幅与全国差距逐渐缩小,全省排名稳定。

1-10月,我市社零增幅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国1.7个百分点。我市社零累计增幅居全省第3名,与上月持平。10月份,我市社零增幅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社零总体增幅与全国的差距逐渐缩小。10月当月排名居全省第4名,较上月上升3位。

2.消费结构有所调整,升级类商品消费活跃。

据统计,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12个品类商品全面上涨,其中8个品类商品增幅均高于社零增幅。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升级类消费发展向好。升级类商品中,可穿戴智能设备、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等深受追捧。汽车类(增长18.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2.8%)、通讯器材类(增长25.4%)、化妆品类(增长34.4%)、中西药品类(增长17.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7.9%);市场供应能力较强,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有所保障。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消费从6月份开始全部由负转正,增幅逐月上升,1-10月增幅分别为8.8%、7.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3.9%)、饮料类(增长38.9%)、烟酒类(增长19.7%)。

3.餐饮规模不断扩大,但增幅回落明显。

10月份,全市实现餐饮收入112.1亿元,同比增长3.3%,增幅不足上月的一半,低于社零增幅2.8个百分点,拖累社零总体增幅稳定恢复。

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是当月餐饮收入增幅较低的主因。去年10月份,全市餐饮收入为107亿元,为全年单月餐饮收入最高月份,同期基数较高,使今年当月同比出现较大回落。与历年对比,本月全市餐饮收入规模大于2019年、2020年。今年10月份餐饮收入规模达2019年平均月收入的2倍,10月份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高达40.4%;2021年餐饮平均月收入与2020年相比,增幅高达25.7%,今年10月份餐饮收入与去年平均月收入相比,增幅更是高达46.2%。

据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53家定点餐饮样本企业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实现销售额5.42亿元,同比微增0.7%。单月餐饮销售额仅次于9月,超过今年单月同比最高的3月。金拱门等速食连锁餐饮销售情况较好,单月同比增幅为13.4%;新白鹿等本地连锁餐饮表现不俗,同比达18.8%。

4.汽车销售整体低迷,但新能源车增长动力旺盛。

据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全市汽车销售同比下降10.9%,降幅较上月扩大3.1个百分点,1-10月份增幅回落至18.4%,较1-9月降低4个百分点。据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对27家汽车企业监测统计,星杭汽车、和诚之宝、德奥汽车等奔驰、宝马、奥迪等传统中高档品牌汽车销售当月跌幅较大,10月份分别下跌8.8%、20.5%、31%。不过在车市的整体低迷中,新能源汽车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动力。今年10月增长73.6%,1-10月增长157.4%。特斯拉1-10月实现销售67.8亿元,同比增幅137.3%。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销量走势形成强烈差异化的特征,正逐步实现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并拉动车市加速向新能源步伐。

5.百货销售止跌回升,增幅居各业态之首。10月份,百货销售一枝独秀。据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对定点的16家百货企业、综合体监测统计,10月份实现销售额21.9亿元,同比增幅9.6%,增幅由负转正。1-10月累计实现销售额195.9亿元,同比增幅达33.1%,单月、累计增幅均居各业态之首。据对杭州大厦、银泰武林店、银西百货、百大核心商圈四大百货商场销售统计,10月销售增幅为11.7%,1-10月累计增幅达40.1%,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明显。

(二)外经合作

1.境外投资项目规模情况。2021年1-10月新批境外投资项目平均投资额为542.27万美元。

2.境外投资项目构成情况。2021年1-10月新批境外贸易性项目63个,非贸易性项目125个。

3.境外投资涉及行业情况。2021年1-10月新批境外投资项目涉及进出口贸易、教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医药研究、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等行业。

4.境外投资地区分布情况。2021年1-10月份新批境外投资项目主要分布于美国、英国、荷兰、德国、加拿大、开曼群岛、越南、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5.境外投资形式情况。在2021年1-10月新批188个境外投资项目中方独资146个,中外合资42个。

6.境外投资主体地区分布情况。2021年1-10月188个投资项目的境内投资主体分布为滨江40个、余杭34个,钱塘区25个,萧山21个,西湖19个,江干12个,上城8个,临安7个,拱墅、富阳各6个,下城、桐庐各4个,建德、淳安各1个。

(三)服务贸易

1.新兴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增长。1-10月,我市新兴服务贸易出口额为96.74亿美元,同比增长18.17%,占全市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为84.73%。

2.RCEP成员国成为我市服务贸易出口第一大市场。1-10月,我市对RCEP成员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43.28亿美元,同比增长17.27%,占全市服务出口的37.90%,大幅超过美国(占比为27.53%)和“一带一路”市场(占比为28.21%),成为我市第一大出口市场。其中,老挝、新西兰和新加坡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88.48%、159.35%和121.29%。

3.各区、县(市)发展态势较好。从总量来看,1-10月滨江区、西湖区和上城区对全市服务出口贡献最大,出口额分别为33.69亿美元、16.53亿美元和16.01亿美元;从增速来看,1-10月全市9个区、县(市)实现正增长,其中,桐庐县、西湖区和余杭区增幅最高。

(四)服务外包

1.新一代信息技术外包对产业贡献度高。我市服务外包领域中,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外包特色鲜明。1-10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为14.30亿美元,占全市离岸执行额的24.81%。其中,物联网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为13.88亿美元,占全市离岸执行额的24.08%。

2.设计、研发、生物医药等知识流程外包(KPO)增长明显。1-10月,我市知识流程外包离岸执行额为25.30亿美元,同比增长17.90%。其中,研发服务离岸执行额为8.78亿美元,同比增长52%,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于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服务、新能源技术研发服务,同比增长分别为57.31%、189.69%。

3. 离岸市场格局基本稳定。1-10月,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仍是我市位列前三的离岸业务发包市场,占全市离岸执行额的比重分别为19.18%、11.48%、10.6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离岸执行额为12.62亿美元,同比增长11.57%,占全市离岸执行额的21.90%;欧盟国家增速最快,离岸执行额为11.20亿美元,同比增长27.89%,占全市离岸执行额的19.43%。

(五)技术贸易

1.技术贸易方式多样化。1-10月,我市进口合同中以专利技术为主,合同金额为4.90亿美元,占全市合同金额的50.22%,同比增长41.31%;出口合同中以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计算机软件的出口为主,合同金额分别为4.72亿美元和1.04亿美元,占全市合同金额的81.16%和17.93%。

2.发达国家(地区)仍是主要技术进出口来源地。1-10月,我市技术进口主要来源于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分别占全市技术进口额的比重为47.55%、15.73%和11.70%;技术出口主要国家(地区)为美国、中国香港和阿拉伯酋长国,分别占全市技术出口额的比重为55.10%、23.31%和5.58%。

3.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突显。1-10月,技术进口合同总价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18家,共21份;技术出口合同总价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0家,共15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