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3月份商务运行综合监测分析 发布日期:2021-05-28 16:30访问次数:信息来源:市商务局 |
一、运行概况 (一)对外贸易 2021年1-3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1457.94亿元, 同比增长36.2%;其中出口900.84亿元,同比增长38.2%;进口557.10亿元,同比增长33.0%。 商贸流通 社零:2021年1-3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5.7亿元,同比增长27.7%;全市社零总额约占全省社零总额的22.2%,增幅比全省高1.2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第6位。其中餐饮实现营业额242.9亿元,同比增长51%;批零业实现零售额1252.8亿元,同比增长24%。 网络零售:2021年1-3月,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1737.4亿元,同比增长35.2%,占全省比40.5%。网络零售额、居民网络消费、网络零售顺差均继续保持全省首位。分区(县、市)来看,余杭区、萧山区、江干区、滨江区、西湖区、拱墅区等六区网络零售入围全省前十名。 外经合作 2021年1-3月份,我市实现境外企业总投资额4.40亿美元,境外企业中方投资额3.58亿美元。其中新批境外投资项目52个,总投资2.81亿美元,中方投资额2.24亿美元。1-3月份新批境外投资增资项目10个,增资额1.33亿美元。至2021年3月底,我市累计批准境外投资项目2515个,分布于全世界10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非贸易性项目1170个,总投资817.79亿美元,中方投资额319.74亿美元。 2021年1-3月,我市实现国外经济技术合作营业额19547.00万美元。2021年1-3月,我市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35717.00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9507.00万美元;对外劳务人员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0.00万美元,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40.00万美元。 2021年1-3月,外派各类劳务人员126人,派至新加坡、日本等地,劳务主要类型有技术人员及研修生,月末在外人数687人。 服务贸易 根据商务部直报系统,2021年1-3月,杭州市服务贸易出口额为26.79亿美元,同比增长83.72%。 服务外包 2021年1-3月,杭州市承接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14.29亿美元,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11.41亿美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14.13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11.27亿美元,同比增长64%。截至目前,进入商务部服务贸易统计监测管理业务应用备案的服务外包企业达1796家,从业人员47.75万余人。 1-3月离岸执行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有131家,离岸执行额共10.74亿美元,占全市离岸执行额的95.35%。其中,离岸执行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有20家,离岸执行额为6.50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57.66%。 1-3月离岸执行额中,信息技术外包(ITO)合同接包执行额为5.83亿美元,占总执行额的51.72%。业务流程外包(BPO)接包执行额为0.46亿美元,占总执行额的4.05%。其他(KPO等)合同接包执行额为4.98亿美元,占总执行额的44.22%。 技术贸易 1-3月我市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数为108份,合同金额为5.57亿美元,同比增长505.43%。其中技术出口合同57份,合同金额为0.49亿美元,同比增长123.49%;技术进口合同为51份,合同金额为5.08亿美元,同比增长628.21%。 我市技术出口合同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出口合同28份,合同金额0.37亿美元,占技术出口合同金额的75.81%;计算机软件出口合同25份,合同金额0.12亿美元,占技术出口合同金额的24.18%。 技术进口合同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进口合同27份,合同金额1.35亿美元,占技术进口合同金额的26.58%;专有技术进口合同14份,合同金额0.53亿美元,占技术进口合同金额的10.48%;专利技术进口合同6份,合同金额3.19亿美元,占技术进口合同金额的62.77%。 二、主要特点 (一)对外贸易 1、1-3月出口持续增长,单月环比由负转正。2021年1-3月我市进出口1457.94亿元,同比增长36.2%,其中出口900.84亿元,同比增长38.2%,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95%,增幅分别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8个百分点。从单月数据看,我市3月份单月出口301.18亿元,同比增长21.0%,环比增长11.0%。 2、当月进口增速大幅度增长,拉美市场进口增速抢眼。2021年1-3月,我市进口557.10亿元,同比增长33.0%。其中,初级产品进口256.83元,同比增长53.4%,占进口总额比重46.1%;工业制成品进口300.27亿元,同比增长19.4%,占进口总额比重53.9%。机电产品进口113.93亿元,同比增长21.5%,占进口总额比重20.4%;高新技术产品进口103.27亿元,同比增长22.6%,占进口总额比重18.5%。从进口市场情况来看,东盟、拉美、欧盟地区为我市主要进口市场,分别进口98.60亿元、90.08亿元、63.75亿元,同比增长24.9%、136.6%、2.0%,三大市场占全市进口总额的45.3%。 3、高科技产品出口增速好于机电产品,钢材、医药材及药品、家具及其零件、塑料制品出口增速好于平均。2021年1-3月,全市机电产品出口411.50亿元,同比增长39.8%,占出口总额比重45.7%;高科技产品出口168.85亿元,同比增长49.9%,占出口总额比重18.7%。我市出口商品前五位是纺织、服装、文化用品、钢材、医药材及药品,同比分别增长18.7%、7.2%、31.2%、100.3%、154.8%。 4、一般贸易出口增速高于加工贸易,国有企业出口增幅显著。2021年1-3月全市一般贸易出口773.61亿元,同比增长40.7%,占出口总额85.9%;加工贸易出口109.76亿元,同比增长22.4%,占出口总额12.2%。国有企业出口58.18亿元,同比增长70.3%,占出口总额的6.5%;民营企业(含集体、私营、个体工商户)出口653.07亿元,同比增长39.9%,占出口总额的72.5%;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85.13亿元,同比增长27.1%,占出口总额的20.6%。 5、主要出口市场增速均出现正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速放缓。2021年1-3月全市主要出口市场排名前五位是欧盟、美国、东盟、拉美、日本,分别出口187.99亿元、151.69亿元、112.84亿元、84.29亿元、53.15亿元,同比增长56.6%、48.2%、33.2%、52.3%、26.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295.33亿元,同比增长29.5%,占出口总额的32.8%。我市对欧盟、美国、拉美等地区出口增幅好于全市出口平均水平。 (二)商贸流通 1.消费市场复苏态势进一步增强,消费需求加快释放。 商品零售较快增长。1-3月,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4%。限额以上零售额品类全面开花,呈十升二降格局。其中汽车类(增长70.5%)、化妆品类(增长52.3%)、烟酒类(增长40.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8.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9.3%)五大类商品增幅高于社零增幅,拉动社零增长14个百分点,为社零的快速回弹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通讯器材类、石油及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中西药品类、饮料类增速略缓,分别增长23.7%、19.8%、16.7%、14.9%、10.8%。粮油、食品类和日用品类,与去年相比,出现负增长,分别下降1%、3%,这两个品类零售额占社零比重达12.8个百分点,对社零增幅的拖累明显。 餐饮消费快速恢复。1-3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长51%,接近社零增幅的两倍,拉动社零增长7.4个百分点。尤其是春节过后,天气回暖,夜间经济等市场热点回归,网红餐饮的流量加持,推进餐饮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3月份餐饮消费显著改善,餐饮收入同比增长63.2%。 网络零售表现亮眼。1-3月,杭州市实现网络零售额1737.4亿元,同比增长35.2%,占全省比重40.5%,居民网络消费620.8亿元,同比增48.9%,占全省比重28.8%,增幅远超社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限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297亿元,增长24.9%。一季度,武林银泰通过喵街平台线上销售2.7亿元,同比增长139%。但随着网络零售额基数逐年增大,电商企业外流,要维持高速的增长,就需要深耕挖掘新的增长点,完善相关政策配套,吸引电商企业集聚杭城。 2.城乡差异化发展凸显,地区发展不均衡。 按新的行政区域划分,我市14个区、县(市)发展速度差异明显。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3月,拱墅、上城、西湖等中心老城区经济发展稳健,其零售额体量接近社零额的一半,增速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为消费市场的快速恢复和平稳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余杭、萧山、富阳、临平、名胜区等五个新城区增速均超过社零,特别是余杭区,增幅达46.4%,新区的繁荣为消费市场的高速发展和后续发力注入了活力。淳安、桐庐、建德等农村较多的县(市),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较为缓慢。淳安的增幅只有10.8%,不到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 3.定点企业销售持续较快恢复,消费结构快速升级。 据对18家主要商场、综合体监测,今年1-3月实现销售额66.7亿,同比增幅103.8%,其中,杭州大厦1-3月销售额达34.5亿,同比增幅高达169.2%,客单价接近12万,第一梯队品牌销售增幅强劲。从销售品类来看,中高端品牌的服装、日用品、金银珠宝、通讯器材、中西药品等商品,增长势头迅猛,增幅分别为108.8%、125.9%、171.9%、964.4%、163.7%。人们的消费方式开始由需求型向享受型转变。 据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对定点监测的250余家重点商贸企业数据显示:1-3月批零、餐饮业实现销售额(营业额)244亿,同比增幅达39.6%。其中,除超市外,百货、汽车、住餐、家电、医药五个业态均有较快速的增长,增速分别为103.8%、65.45%、60.37%、19.97%、18.58%,超市下降3.8%。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一季度实现成交额329亿,同比增长44.3%。 外经合作 (一)境外投资项目规模情况。2021年1-3月新批境外投资项目平均投资额为431.66万美元。 (二)境外投资项目构成情况。2021年1-3月新批境外贸易性项目16个,非贸易性项目36个。 (三)境外投资涉及行业情况。2021年1-3月新批境外投资项目涉及进出口贸易、教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医药研究、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等行业。 (四)境外投资地区分布情况。2021年1-3月份新批境外投资项目主要分布于美国、英国、荷兰、德国、加拿大、斐济、越南、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境外投资形式情况。在2021年1-3月新批52个境外投资项目中方独资41个,中外合资11个。 (六)境外投资主体地区分布情况。2021年1-3月52个投资项目的境内投资主体分布为余杭14个,钱塘新区8个,滨江6个,西湖、江干各5个,富阳、萧山、下城各3个,临安2个,桐庐、上城、建德各1个。 (四)服务贸易 1.新兴服务贸易增长迅猛。1-3月,我市服务贸易出口额为26.79亿美元,同比增长83.7%。其中,新兴服务贸易表现亮眼,1-3月新兴服务贸易出口额为22.87亿美元,同比增长84.1%,占全市服务出口的85.4%。 2.服务贸易各领域出口全面复苏。1-3月,我市服务贸易十二大领域基本实现正增长,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与其他商业服务两大重点服务领域同比增长分别为45.04%和264.5%。 3.我市服务出口的重点市场集中在发达国家(地区)。1-3月,我市出口前五大市场分别为美国、新加坡、日本、德国和中国香港,前五大市场出口总额为16.47亿美元,占全市服务出口额的61.49%。 4.滨江区领跑全市服务贸易发展。1-3月,全市所有区、(县)市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滨江、西湖、江干和钱塘新区对全市服务出口贡献最大,出口额分别为7.71亿美元、3.6亿美元、3.57亿美元和3.54亿美元。 (五)服务外包 1.新一代信息技术外包对产业贡献度高。我市服务外包领域中,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外包特色鲜明。1-3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为1.45亿美元,占全市离岸执行额的12.84%。其中,物联网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为1.37亿美元,占全市离岸执行额的12.12%。 2.设计、研发、生物医药等知识流程外包(KPO)增长明显。1-3月,我市知识流程外包离岸执行额为4.98亿美元,同比增长77.55%。其中,研发服务离岸执行额为1.72亿美元,同比增长210.83%,主要得益于医药、生物技术研发服务的迅猛增长,同比增长263.09%。 3.离岸市场结构不断优化。1-3月,美国、日本和德国为我市位列前三的离岸业务发包市场,占全市离岸执行额的比重分别为18.84%、16.44%、9.18%,德国发展潜力大,在我市离岸服务外包发包业务中,连续三个月冲进前三。欧盟国家离岸执行额增速最快,同比增长249.77%。 (六)技术贸易 1.技术贸易方式多样化。1-3月,我市进口合同中以专利技术为主,合同金额为3.19亿美元,占全市合同金额的62.77%;出口合同中以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出口为主,合同金额为0.37亿美元,占全市合同金额的75.81%,同比增长485.5%。 2.发达国家(地区)仍是主要技术进出口来源地。1-3月,我市技术进口主要来源于美国和中国香港,分别占全市技术进口额的比重为63.4%和22.47%;技术出口主要国家为阿拉伯酋长国、新加坡和美国,分别占全市技术出口额的33.16%、22.8%和16.78%。 3.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突显。1-3月,技术进口合同总价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7家,共7份,分别为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18950万美元、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11491.94万美元、天境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11403.34万美元、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3472万美元、欧文斯科宁复合材料(中国)有限公司973万美元、东芝开利空调(中国)有限公司787.14万美元和杭州雅士迪电子有限公司607万美元;技术出口合同总价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家,共1份,为杭州英祐科技有限公司1000万美元。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