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杭州市商務局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发《杭州市服務貿易发展“十四五”規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8-19 訪問次數:688

市直各有關單位,各區、縣(市)商務和发改部門:

現將《杭州市服務貿易发展“十四五”規划》印发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杭州市商務局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1年8月2日

(此件公開发布)


杭州市服務貿易发展“十四五”規划

服務貿易是“十四五”時期杭州經濟高質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杭州市貫徹落實党中央和全省决策部署,打造“數智杭州·宜居天堂”、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奮力展現“重要窗口”“頭雁風采”的重要抓手。爲推動杭州服務貿易創新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服務貿易强市,特制訂本規划。

一、发展基礎和面臨形勢

(一)发展基礎

服務貿易規模不斷擴大,重點領域出口持續增長。“十三五”期間,杭州市服務貿易規模穩步增長,領跑多數服務貿易創新发展試點城市。2020年杭州市服務出口額138.4億美元,同比增長10.8%。新興服務出口占比不斷擴大,出口領域市場活力激增,數字服務、文化服務、金融服務和旅游服務四大重點領域出口規模持續增長,2020年全年出口額達104.5億美元,在全市服務出口總額中的占比達75.2%。此外,杭州市服務貿易伙伴日趨多元化,在“一帶一路”沿綫市場的出口規模日益增大,2020年全年出口額達32.3億美元,占全市總額的23.4%,“一帶一路”沿綫已經成爲杭州服務出口第一大市場。

服務外包業務不斷拓展,高端業務聚集日益顯著。2020年杭州市承接服務外包合同签約額99.6億美元,合同執行額80.8億美元,其中離岸服務外包合同签約額98.1億美元,離岸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額79.5億美元,同比增長1.1%,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二位,創历史新高。其中信息技术外包和知識流程外包出口達76.4億美元,占總額的96.1%,是杭州市服務外包出口的主要類型。依托數字技术優勢,杭州市通信服務、物聯網研发服務和金融服務外包发展迅速,2020年離岸執行額達23.8億美元,占全市總額的30.7%,帶動服務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質、高效益轉型升級。

服務產業基礎良好,服務業利用外資不斷攀升。2020年,杭州市服務業增加值突破万億,達到10959億元,同比增長5.0%,在國内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爲68.0%。服務業產業結構日益優化,現代服務業貢獻突出,數字經濟持續引領,2020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4290億元,增長13.3%,高于GDP增速9.4個百分點,占GDP的26.6%。電子信息產品制造、軟件與信息服務、數字内容和機器人產業分别增長14.7%、12.9%、12.7%和12.3%。2020年杭州市新引進外商投資項目804個,實際利用外資72.0億美元,同比增長17.5%;其中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48.7億美元。

服務貿易試點成效顯著,配套政策日益完善。自開展試點工作以來,杭州市形成了諸多特色和亮點,在體制機制創新、政策體系優化、服務平台搭建等方面形成多項可复制可推廣經驗。入選國家深化服務貿易創新发展試點的“最詰實踐案例”數全國第一,超額完成了“争取全國前5位”的任務。首創“政策性信保+銀行授信+政策風險擔保”融資閉環模式,助力外貿企業解决“卡脖子”問題。搭建“浙江數字服務貿易云展會平台”創新在綫數字展覽模式,促進數字化服務出口。建立文化貿易境外促進中心,提升杭州市文化產業國際化水平。研究制定《杭州市加快服務貿易創新发展實施意見》,明確市級和區級財政按比例統籌安排資金,支持壯大市場主體、創新发展模式、開拓國際市場、建設公共平台、防范出口風險,對優秀市場主體和重點領域企業給予實質性支持。

(二)面臨形勢

1.发展機遇

從國際看,服務業與服務貿易戰略地位日益凸顯。服務業與其他產業融合趨勢增强。作爲全球價值鏈的核心環節,技术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成爲影響國際分工和貿易利益分配的關鍵因素,傳統制造領域的跨國公司紛紛向服務提供商轉型。服務業成爲吸引投資最重要的領域。服務業投資占全球直接投資存量的比重超過60%,服務業跨境并購占比超過一半。數字技术推動服務貿易創新发展。疫情推動了消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重大變革,客觀上推動了數字化創新的進程,推動了生產要素向高端服務的轉移和集聚,數字服務成爲服務貿易轉型发展的方向。

從國内看,服務貿易发展基礎日益雄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有利于生產要素加快向服務領域集聚。服務業增加值在國内生產總值中的占比以及對國内生產總值的貢獻率不斷提升。新发展格局推動服務貿易快速发展。隨着我國形成以國内大循環爲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发展格局,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將得到進一步强化,人民群衆對高品質產品與服務的需求會持續增長,有助于我國更好利用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兩种資源,實現服務貿易快速发展。服務貿易发展環境日益優化。服務貿易領域改革開放步伐加快,服務貿易創新发展試點、自貿試驗區、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以及高標准自貿區網絡建設,都將拓展服務貿易发展新空間。

從浙江省看,服務貿易发展位居全國第一方陣。浙江省抓住自貿區擴區和深化服務貿易創新发展試點契機,提升“浙江服務”國際影響力,打造服務貿易創新高地,服務貿易成爲引領體制機制創新、釋放改革動能“重要窗口”的示范。重點領域“四區”建設全面開展。圍繞服務貿易重點領域,打造新興服務外包集聚區、技术貿易創新區、文化貿易先行區、制度探索領航區。全力建設全球數字貿易中心。以數字化爲驅動、推動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和數字貿易发展,基本建成全球數字貿易中心。

從杭州市自身看,服務貿易高質量发展動力强勁。杭州市作爲“互聯網+”和電商发展的重要聚集地,本地服務業基礎雄厚且服務業人力資源充足,具有发展服務貿易的優勢和訴求。服務貿易政策利好持續生效。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发展試點、浙江自貿試驗區杭州片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等多個服務貿易发展平台爲杭州市服務業開放和服務貿易发展創造重大機遇,將進一步推動杭州市服務貿易高質量发展,加速形成服務貿易競争新優勢。數字技术優勢助力服務貿易。在信息服務領域,杭州以通信服務、物聯網服務和金融服務外包爲龍頭,積極培育軟件和信息服務基地、推進重點項目,促進信息服務出口。高科技產業創新人才集聚提供智力支持。人力資源丰富,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互聯網人才净流入率保持全國第一,連續9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人才的聚集爲信息經濟、跨境電商、金融、文創等關鍵性服務領域的发展注入持久動力。

2.面臨挑戰

從外部環境看,世界經濟发展前景的不確定性增加。受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影響,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增大,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調整,我國服務貿易发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嚴峻复雜。服務貿易國際競争日趨激烈,发達國家力争服務貿易國際競争的制高點,发展中國家紛紛加大支持服務貿易力度,努力向全球價值鏈和國際服務業分工的中高端邁進。发達國家積極推進服務貿易規則談判,服務貿易領域國際規則制定權争奪更加激烈,我國必须面對國際經貿規則重構帶來的挑戰。

從内部看,杭州市仍面臨服務貿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戰。一方面,杭州市服務貿易構成中知識密集型領域與新興領域占比有待提升;服務貿易主體中高新技术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國際競争力較低;服務貿易統計評價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杭州市各區縣(市)服務貿易发展不均,集聚效應有待提升。一方面,隨着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成本持續攀升,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趨緊,競争新優勢的培育迫在眉睫。服務貿易綜合成本大幅上升及高端專業人才缺口較大,對发展新興服務貿易、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和價值鏈高端業務帶來不利影響。服務貿易全鏈條、全流程、全覆蓋的監管體系尚不完善,在優化審批流程、監管信息共享、數字貿易監管等方面亟需政策創新。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貫徹落實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党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四個杭州、四個一流”要求,堅持改革先行、開放先行、創新先行和高質量发展,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发展思想,堅持數字化改革,探索數字化時代服務貿易業態創新、模式創新,堅持培育服務貿易領域技术、人才、品牌、質量、市場網絡等核心競争優勢,堅持打造“中國服務”國家品牌的杭州樣板,助力“數智杭州·宜居天堂”建設,奮力展現“重要窗口”的“頭雁風采”。

(二)基本原則

一是數字驅動,高質量发展。牢牢把握打造全國數字貿易先行示范區契機,推動大數据、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新技术在數字產業中應用,鼓勵服務貿易技术創新、業態創新和模式創新,實現傳統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重點发展數字商貿、數字文旅、數字金融、數字教育、數字健康等新業態,推動服務貿易更高質量與更優效益发展。

二是開放引領,國際化发展。准確把握國際服務貿易发展趨勢,對標全球最高水平開放形態,對接高標准貿易投資規則,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打造對内對外高水平開放平台,建設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切實提升服務貿易自由化與便利化水平。发展壯大一批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服務貿易企業主體,形成若干有國際影響力的“杭州服務”品牌,占据國際服務貿易價值鏈高端。发揮杭州數字服務全球領先優勢,積極參與數字貿易相關國際規則標准制定。

三是產貿聯動,協同发展。依托杭州數字經濟、先進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優勢,鼓勵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產性服務貿易。順應居民消費新趨勢,積極培育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文化内涵的服務貿易新業態。按照以產興城、以城聚產的服務貿易发展模式,打造服務貿易創新发展集聚區和平台載體,建設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文化出口基地,形成開放型產業鏈、服務鏈與創新鏈協同式发展態勢。

四是惠及民生,共享发展。充分发揮服務貿易對穩增長、擴就業、保民生的作用,着力提高養老、衛生、醫療、教育等與人民群衆緊密相關的服務品質,大力发展綠色低碳型服務貿易,鼓勵和推動綠色低碳型服務貿易企業國際化发展。深度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與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將服務貿易融入國家重大戰略、城市建設管理、創新創業等重大項目中一體发展。

(三)发展目標

“十四五”期間,實施“55155工程”——在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发展試點評估中力争全國前5位,5條杭州經驗、案例在全國复制推廣,打造10個服務貿易示范園區、培育50家示范企業、50家成長型企業。杭州市服務貿易綜合发展水平領先全國、國際一流,全國數字貿易第一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杭州服務”城市品牌競争力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十四五”末期,將杭州市建成服務貿易强市,成爲長三角服務經濟開放发展新高地。

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規模。“十四五”期間,實現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同口徑年均增長6%以上,服務業利用外資年均增速達到3%以上,服務業對外投資年均增速達到10%以上。到2025年,全市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突破3325億元(按2020年平均汇率爲482億美元),其中服務貿易出口額突破1200億元(按2020年平均汇率爲174億美元)。服務貿易占對外貿易的比重達到22%。服務貿易成爲帶動全市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和擴大對外開放的新亮點。

進一步優化服務貿易結構。服務貿易結構日趨優化,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文化内涵的服務貿易新業態比重逐年提高,到2025年,新興服務出口占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80%,數字服務貿易出口占比達到70%。服務貿易國際市場布局逐步均衡,到2025年,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貿易出口額占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30%。

進一步做强服務貿易主體。十四五期間,認定服務貿易示范園區、特色服務出口基地10個以上,引進、培育服務貿易龍頭企業和機構50家以上,培育“專、精、特、新”服務貿易成長型企業和機構50家以上。到2025年,服務貿易重點聯系企業達到200家,建設服務貿易促進與公共服務平台40個。

進一步打造服務貿易品牌。以2022年舉辦第19届亞運會爲契機,全面樹立“杭州服務”城市品牌新形象,成爲位居全國前列、全球知名的國際服務品牌,形成一批行業、企業和園區知名品牌。着力打造杭州數字服務品牌,提升杭州跨境電子商務、計算機和信息技术服務、數字文化、數字金融等國際影響力。

進一步发展服務貿易新業態。大力推動傳統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和數字貿易发展,到2025年,服務貿易數字化、平台化、智能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數字服務貿易发展位居全球一流水平,建成具有全球競争力的數字貿易中心。

(四)空間布局

“十四五”期間,遵循杭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划以及服務業发展布局,按照“集聚发展、合理分工”要求,統籌考慮服務貿易发展區域分布,兼顧各區域產業基礎和特色,发揮區域比較優勢,合理分工布局,培育差异化特色競争優勢,進一步優化杭州“一核一帶兩翼多基地”服務貿易空間格局。

“一核”:以杭州市濱江區爲核心的主城區爲中心,重點发展數字服務、文化貿易、跨境電子商務服務、金融服務、知識產權服務、專業服務等新興服務貿易,形成服務貿易核心聚集區。

“一帶”:貫徹杭州市“擁江发展”理念,依托錢塘江、湘湖和三江汇流區域,建設“三江汇”杭州未來城市實踐區,推動制造業服務化、數字化、智能化发展,强化研发創新、文化創意與國際交往功能。以錢江新城、錢塘智慧城及各特色小鎮爲載體,依托当地優越自然生態環境和丰厚历史文化積淀,重點发展醫療衛生及康養服務、旅游休閑服務、教育服務、文化等服務貿易,建設服務貿易发展新的增長帶。

“兩翼”:依托城西科創大走廊和錢塘區,重點发展服務外包、計算機和信息服務、跨境電子商務服務、高新技术服務、研发服務等領域服務貿易,形成數字服務貿易特色示范區。

多基地:依托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高新區(濱江)物聯網產業園、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國(浙江)影視產業國際合作區和浙大網新軟件園等服務貿易示范園區,進一步发揮平台引領作用,大力建設技术密集型服務貿易基地。

三、主要任務

(一)優化管理體制機制

切實发揮杭州市服務貿易发展工作領導小組作用。以持續推進服務貿易創新发展試點爲核心,强化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能,完善跨部門工作協調制度,加强相關部門在服務貿易創新发展試點任務落實、重大項目推進、政策創新、數据統計、行業監管等方面資源共享與協調配合。

完善服務貿易促進機制。結合杭州市數字服務、文化貿易、旅游服務、金融服務等優勢領域发展需求,進一步完善行業促進體系與促進機制。在服務貿易領導小組下設立數字貿易工作組,全面支撑杭州數字之城建設。依托杭州國際服務貿易投資促進會,建立數字服務貿易聯盟,支持聯盟開展數字貿易促進、統計與市場推廣工作。

(二)擴大全面開放合作

推動形成服務貿易全領域開放新格局。在杭州自貿片區中探索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建立跨境交付、境外消費、自然人移動模式下服務領域准入制度,清理現有的各類服務貿易壁壘及限制措施,大幅提高對外開放、提升便利化水平。借鑒推廣海南自由貿易港、上海等自貿試驗區以及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等開放舉措,推動杭州服務業大幅降低市場准入限制。擴大數字服務、文化旅游、醫療健康、金融、會展、教育、航空運輸、人力資源、養老服務等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放。探索開通第五航權航綫,推進中外合作辦學,探索中國律師事務所與外國律師事務所業務合作的方式和機制。

着力发展商業存在模式服務貿易。加大服務貿易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國際資本投資金融、醫療、教育、信息、文化等領域高端服務業,積極招引全球知名服務企業中國總部或地區總部、國際行業組織落户杭州,鼓勵跨國公司和國内大型企業集团在杭設立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支持電子商務、影視制作、數字安防、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等具有杭州優勢的服務貿易頭部企業拓展全球市場,帶動產業鏈内中小服務貿易企業“走出去”。

搭建服務貿易雙邊合作機制杭州示范區。充分利用我國與发達國家及地區建立的“雙邊服務貿易合作機制”,发揮杭州在電子商務、文化旅游、數字金融等方面的特色優勢,推動服務貿易雙邊合作機制在杭州率先進行地方示范,探索建立服務貿易雙邊合作機制地方(杭州)示范區。全面落實杭台經濟文化交流實施意見,加强杭港(望江)高端服務業示范區建設。按照“軸帶雙織,一心三港”的功能布局,打造千億級金融科技產業平台與數字經濟產業園區,把示范區建設成爲杭州市對外開放的中心和全國高端服務業創新示范區,成爲杭港合作的新高地。

打造服務貿易規則制度標准新高地。发揮中國(浙江)自貿試驗區杭州片區開放政策先行先試優勢,對標CPTPP、歐日EPA、美墨加協定等高標准國際服務貿易新規則,发揮跨境電商保障標准技术委員會作用,探索跨境服務貿易監管一致性、數字貿易、知識產權等服務貿易國際規則接軌的試驗試點,打造我國服務貿易規則制度的新高地。

(三)做强服務貿易市場主體

進一步加快對服務貿易龍頭企業的引育。完善《杭州市服務貿易示范企業、成長型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相關標准,圍繞杭州數字服務、文化創意、旅游會展、醫療康養、國際教育等優勢領域和潜力領域,進一步梳理各行業重點進出口企業和品牌企業,加大對相關服務和政策支持的聚焦。落實專人聯系制度,推進培育創新能力强、綜合服務水平高、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服務貿易龍頭企業,支持有潜力的企業進一步創新发展,爲全市服務貿易发展樹立引領示范作用。

加大對中小服務貿易企業的支持。充分利用專項資金,加大對中小服務貿易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防范出口風險等支持力度。通過搭建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台,針對中小服務貿易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加大對中小服務貿易企業的融資支持。通過財政、金融等手段進一步强化對行業内中小企業支持,引導中小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促進“專、精、特、新”的中小服務貿易企業集群式发展。加大人才培育和引進力度,完善服務貿易中小企業人才培養和培訓體系。

(四)創新服務貿易載體

推動服務貿易集聚发展。发揮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等作用,帶動杭州服務貿易聚集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修訂完善《杭州市服務貿易示范園區認定管理辦法》相關標准,推動認定更多服務貿易重點園區和特色服務出口基地,着力建設數字經濟、文化產業、會展旅游、金融服務、國際教育等主業突出的服務貿易发展集聚區。

强化綜合性服務貿易平台建設。加大建設服務貿易公共信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云衆包平台,加强對現有公共服務平台的整合與統籌利用。完善知識產權綜合服務中心,推動全市實現知識產權事務“最多跑一次”,與海外更多國家和地區在知識產權維權、確權、監測與交易等方面開展合作。

進一步强化專業服務平台建設。不斷優化杭州文旅大數据决策系統和大數据公共服務平台——杭州數字文旅小程序,打造完備的旅游服務公共服務平台。完善會展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爲企業提供“展覽+互聯網+供應鏈”三位一體的跨境服務境外推廣平台。完善影視譯制和人才培養公共服務平台、浙江影視大數据研究院、浙江華策影視高等研究院國際教育中心等文化創新平台建設,强化中國電視劇(網絡劇)出口聯盟,加强與“一帶一路”國家文化合作。加快生物制品跨境服務中心建設,提供完備的一站式公共服務。

(五)强化數字驅動发展

推動產業和貿易數字化轉型。積極建設云服務平台、數据中心等基礎設施,鼓勵企業上云平台,利用大數据、云服務等技术,實現由信息化、自動化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設立數字技术服務中心,重點幫助傳統企業制定數字发展戰略,建立數字系統架構,實現產業數字化发展。大力发展在綫教育、遠程醫療、數字文旅、智慧物流等服務貿易,促進綫上綫下聯動、數据與實體聯動的“數字+”服務貿易新業態发展。

促進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數字内容服務貿易发展。以5G、大數据、區塊鏈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爲契機,促進軟件通信、云計算、數字傳媒、數字娱樂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務和數字内容服務出口。推動工業互聯網在工業制造業中的應用,引導生產制造產業數字化发展。重點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推動設計研发領域與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强化互聯網交付的離岸服務外包发展。

構建數字服務貿易发展的生態體系。圍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點,打造在綫支付、融資租賃、信用保險、知識產權、物流運輸等爲一體的服務生態。完善數字服務貿易发展環境體系,探索創新數字服務发展管理體制,打通數字服務各項環節的政策阻礙。創建大數据技术國家工程實驗室,推進大數据中心項目建設,實現數据安全有序自由流動。健全數字服務貿易金融保障體系,推動數据資產的商品化、證券化,探索形成大數据交易的新模式。

(六)打造“杭州服務”品牌

集合數字貿易優勢打造國際品牌。推動數字技术在服務貿易中的應用,加强杭州數字服務品牌化发展工作機制。積極推動數字技术在電子商務、文化創意、金融服務三大優勢領域的應用,樹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品牌、數字文化品牌和數字金融服務品牌。以優勢領域帶動其他領域協同发展,擴大杭州服務貿易規模,增强國内、國際影響力,合力打造“杭州數字服務”品牌。

利用新型業態丰富杭州品牌宣傳途徑。拓寬杭州服務品牌宣傳渠道,積極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新業態,構建多維度、多領域、多層次的宣傳體系。加强政府組織宣傳方式,通過大型會展、官方活動加强杭州國際影響力。積極利用移動互聯等綫上方式加强杭州服務貿易宣傳,深化“網展貿”服務貿易发展模式,利用“網展”結合方式增强杭州世界品牌宣傳力度。依托阿里巴巴等龍頭企業海外市場營銷網絡,宣傳杭州服務貿易。應用流媒體等新模式,以直播、短視頻、微商等途徑强化杭州企業宣傳和業務推廣。

(七)拓展國際服務市場

積極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經貿往來。利用與“一帶一路”沿綫國家開展經貿交流活動契機,積極組織杭州企業赴沿綫國家開展業務交流,建立友好協商機制,推動雙邊商業存在模式服務投資合作。发揮杭州金融、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領域優勢,以文化相通爲引領,帶動相關服務貿易发展,推動雙向人才、資金、數据流動。借助“新基建”契機,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綫國家數据中心、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

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積極推薦優秀杭企參加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組織的多雙邊重要經貿活動,爲杭州企業在多雙邊經貿合作平台拓展合作機會創造條件。发揮貿促會等組織作用,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境内外展會和綫上展會,引導企業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探索建設更多的服務貿易境外促進中心,在歐洲、非洲等設立服務貿易促進中心,完善商務培訓、法律咨詢、品牌營銷運營等服務平台。

(八)完善服務貿易監管

建立健全符合服務貿易发展特點的監管體系。完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繼續推動有利于服務貿易发展的海關監管便利化改革。實行進口研发(測試)用未注册醫療器械分級管理,對于科研機構、研发或生產型企業以一般貿易進口的研发(測試)用未注册醫療器械提供通關便利。創新國際會展通關便利化舉措,對來杭舉辦展示交易會給予通關便利及保證金减免,對展品簡化强制性認證免辦手續。

强化服務貿易監管制度建設。加强服務行業領域誠信管理,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的市場監管體制,建立跨部門信息通報及聯動制度,完善以市場主體信用爲基礎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優化服務貿易行業監管,確立行業分類監管理念,探索監管創新的容錯機制。建設跨境電子商務寄遞服務監管平台,實現跨境寄遞服務信息數据的部門間共享機制。探索跨境數据流動監管模式。開展跨境數据流動安全評估,積極參與數字規則國際合作。對數字出口基地涉及關鍵技术、平台安全、數据安全和個人隱私安全的服務貿易加强綜合監管。

四、重點領域

依托杭州現代服務業產業基礎,充分发揮數字貿易引領作用,做大服務外包、文化貿易、旅游服務三大優勢領域,发展金融服務、會展服務、教育服務三大重點領域,培育醫療健康、物流運輸、知識產權三大潜力領域,形成優勢明顯、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的服務貿易產業體系。

(一)優勢領域

1.服務外包

到2025年,服務外包產業轉型升級取得突破性進展,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達到90億美元,知識流程外包(KPO)占比超過40%,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業超過140家,成爲長三角服務外包集群核心區、全國創新融合发展示范區、全球知名服務外包接发包中心。優化“一核兩翼多點”空間格局,將杭州高新區建設爲接包、轉包、发包中心以及產業要素集聚樞紐,以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爲西翼发展科創和生態結合的新型服務外包,以杭州錢塘區爲東翼培育服務外包发展新動力,形成由離岸外包綜合園區、離岸外包特色園區、在岸外包園區構成的多點支撑體系。推動服務外包轉型升級。加快服務外包數字化進程,培育一批信息技术外包和制造業融合发展示范企業,大力发展云外包、衆包、平台分包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云計算、移動支付等服務在全球布局,支持開展關鍵技术研发、戰略客户開发、配套資源融合,引領服務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質、高效益方向发展。加快推進新工科建設,建成一批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爲重點學科的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基地。

以跨境電子商務、跨境在綫支付爲核心,加快建設“跨境電商全國第一城、全球第一流”。構建eWTP新型國際貿易服務網絡。推進eWTP示范區重點項目,发揮eWTP公共服務平台作用,促進eWTP商業試點向“一帶一路”沿綫國家地區拓展。創新跨境電子商務发展模式。推動綫上支付、開展政企數据的深度應用,創新金融產品服務跨境電商方式。深化建設E攬全球(e-Box)創新項目服務平台,爲跨境電商企業提供行業政策資訊分享、跨境服務對接、跨境平台入駐等全鏈路服務。

2.文化貿易

到2025年,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本土文化品牌,文化貿易規模進一步擴大、結構進一步優化,建成“全國領先、世界前列”的國際文化產業中心。構建“兩帶引領+四廊支撑+多平台聯動”的文化產業发展格局。以之江文化產業帶和運河文化產業帶爲引導,提升全市文化產業发展質量、能級和國際化水平。打造全球數字内容產業中心。培育具有較强創新能力和國際競争力的數字内容領軍企業,構建數字内容產業生態圈,擴大數字文化貿易規模。建設華語影視内容生產中心與動漫之都。加强與境外知名影視機構合作,拓寬“杭派影視”海外銷售推廣渠道。推進“動漫之都3.0”工程,提升“杭產動漫”出口規模與品牌價值。構建國際創意設計產業新格局。提升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等核心競争力,培育創意設計類“獨角獸”企業,建設“互聯網+設計+制造+服務”的產業生態系統,建設國際藝术品貿易中心。打響“全球工藝和民間藝术之都”品牌。實施“薪火傳承”計划,培育專業優質的畫廊、文化經紀等行業中介機構,推動杭州民間手工藝產品與服務出口。

3.旅游服務

以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文化體驗爲重點,打響國際化旅游系列品牌,建設國際重要的旅游休閑中心和中國旅游國際化示范城市,打造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持續推進旅游國際化戰略。編制新一輪《杭州旅游國際化戰略行動計划》,推進城市遠程航綫開发,强化語言、人才、金融、法治、應急等建設,構建“互聯網+旅游”一體化服務,完善支持政策。打造具有杭州特質的國際化旅游產品。立足絶詰生態、高端會展、杭派慢鄉、優質文創、活力養生五大極品資源,擴大“杭州旅游節”等國際影響力。打造“世界遺產群落”,建設國際化精品旅游示范綫。引進大型品牌主題公園,精准有序開展旅游國際營銷。建設世界旅游聯盟總部,搭建全球旅游業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的國際旅游平台。利用數字技术,對不同地域、年齡、性别的消費者開展精准畫像。針對日韓、港澳台等傳統近程市場深化與旅行商合作,針對歐美等遠程市場統籌加大傳統主流媒體和新型數字媒體宣介力度。

(二)重點領域

1.金融服務

打造綜合實力突出的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加快建設以國際金融科技中心、國内一流財富管理中心爲特色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興金融中心。大力发展數字金融,加快移動支付、跨境支付的廣領域覆蓋和全球化拓展,支持符合條件的内資和外資機構依法申請設立銀行卡清算機構。創新发展金融業云計算平台、數据驅動性金融、金融AI、區塊鏈、智能投顧等新興業態,探索金融與互聯網、移動通訊、數据科技、人工智能等融合发展的“金融+”創新模式。推動跨境金融服務創新发展,鼓勵金融機構根据服務貿易企業“輕資產、擔保弱”的特點,不斷創新融資產品和保險服務,有效滿足企業服務貿易跨境支付資金需求。支持金融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重點推動跨境電商金融服務創新。整合現有跨境支付、結售汇、貿易融資等產品功能,搭建完備的支付結算和收支申報體系,爲B2B、B2C等各類跨境電商模式客户提供涵蓋支付結算、貿易融資、資金交易、收支申報、賬户管理等在内的“全流程、一站式、在綫化”金融服務。推進中央銀行數字貨幣試點應用。

2.會展服務

全面提升杭州會展業的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特色化水平,以舉辦亞運會爲契機持續提升杭州國際會展金名片效應,到2025年,擁有一批輻射全球、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高端會展品牌和會議論坛項目,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會展名城。着力培育國際化會展品牌,提升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中國國際動漫節、杭州文博會等重點展會平台國際化水平,加大培育法國戛納電視節中國(杭州)國際影視内容高峰論坛(MIP China)、杭州國際工藝周等新興國際展會交易平台。引導中小企業與展館、商會、協會建立戰略聯盟,支持本土企業與國際知名展覽機構通過開展收購、兼并、控股、參股等多种合作形式來提升企業的國際化、專業化水平。探索更加符合服務貿易特點的組展組會模式,建立服務貿易網上交易平台,努力將其打造成服務貿易龍頭展會和培育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的有效載體。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争力,能够提供整體解决方案的綜合品牌服務商。創新會展服務模式,探索互聯網+會展+延伸功能。鼓勵企業充分利用杭州獨創“網展貿”服務新模式,爲更多企業提供“展覽+互聯網+供應鏈”三位一體的創新跨境貿易服務境外推廣平台。大力吸引品牌會展項目落户杭州,探索聯合辦展、一展兩地合作模式。選取雙方具有代表性的知名展覽和會議項目,在杭州和境外地區輪流舉辦。

3.教育服務

擴大師生雙向國際交流,大力吸引國際學生來杭,到2025年,杭州市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達到10所,在杭高校來華留學生達到3万人。實施“留學杭州”計划,推動教育服務出口,鼓勵在杭高校引進世界一流大學來杭合作辦學,提升杭州高等教育水平和影響力。支持市屬高校发展來華留學生教育,特别是爲“一帶一路”沿綫國家培養并儲備高級技能人才。擴大杭州市政府來華留學生奬學金資助規模,鼓勵在杭高校設立來華留學生奬學金。大力推動海外教育服務貿易,簡化赴國(境)外學習或培訓人員的審批程序。實施優秀中青年教師海外研修資助計划。推動骨干教師、校長海外研修成果的轉化運用。支持迪拜中國學校成爲杭州海外交流基地,加强國際學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拓展教育服務貿易发展空間,有針對性地招引學前教育、職業教育、教育培訓服務等優質企業在杭落户,推動相關特色教育服務領域发展壯大、補齊短板。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來杭創辦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完善涉外教育服務體系,爲在杭外籍人員子女提供更好、更多的教育選擇。

(三)潜力領域

1.醫療健康

抓住“后疫情時期”发展健康醫療服務的全新機遇,加大醫療領域對内對外開放步伐,全面建設“健康杭州”品牌工程。大力发展生物醫藥研发服務貿易,支持開展干細胞臨床前沿醫療技术項目研究,放寬國際先進醫療設備和藥品進口管制,着力推動生物醫藥研发等領域的國際合作。推進醫療器械注册人制度,加强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加大疫苗、檢測試劑、藥品研发國際合作,打造全球領先的生物醫藥研发產業鏈條。進一步促進中醫藥服務貿易发展,推動“互聯網+中醫藥”服務貿易新模式融合发展,探索通過互聯網技术遠程支持境外中醫藥診療服務,建設“海上中醫”國際醫療健康服務平台海外分中心。建立“中國-以色列中醫藥中心”,搭建中醫藥國際健康服務云平台,同時提供綫上、綫下中醫藥健康服務。健全醫療衛生國際交流與合作機制,完善協作機制、搭建合作平台,推動與國外高等醫學院校、知名醫療機構聯合辦醫、聯合開展科研與學术交流活動。采取重點鼓勵措施,引進國内外高水平醫療人才來杭服務,培育一批具有較高外語口語交流能力的醫務骨干,滿足外籍人士的醫療服務需求。

2.物流運輸

健全以多式聯運爲支撑的跨境電商物流體系,打造全球一流快遞之鄉、物流之都,建成立足長三角、輻射全國的“全國智慧物流中心”。到2025年,形成一批具有國内較大影響力和國際競争力的服務品牌和大型綜合物流企業。建設以東洲内河國際港爲重要運輸平台和蕭山國際機場爲航空樞紐平台的兩大跨境物流運輸服務集聚區,形成保税倉儲、口岸報關、中轉集散、配載運輸服務“四位一體”的國際物流服務體系。提升物流運輸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積極推進“互聯網+專業服務”的創新发展,加快物流園區公共信息平台建設,提高跨境運輸、倉儲加工、配送等組織和管理水平,實現與上下游企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互聯互通。實現eWTP建設和跨境電商物流、快遞物流的聯動发展,爲跨境電商提供通關、物流、倉儲、融資、征信等全方位服務。推動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充分发揮“三江一河”航運功能,全面對接寜波-舟山港、上海港、乍浦港、獨山港等重要港口,搶抓“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发展的戰略機遇,構建多式聯運、陸海統籌、東西雙向、開放協同的現代物流體系。對接中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加强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國家(地區)、沿邊口岸合作。

3.知識產權

提高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涉外事務處理能力,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協調工作機制,加快知識產權公共運營服務平台建設,培育一批市場化、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積極引進國内外高端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争力和影響力的知識產權服務品牌,爲本土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知識產權服務。建設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依托市、區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台、產業園區,形成集聚涉外知識產權代理、維權、信息咨詢、運營、培訓等“一站式”服務的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推動知識產權運營交易,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投聯貸業務,向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支持高科技中小企業快速发展。到2025年,專利權和商標權質押融資金額達65億元。加大知識產權國際化人才引育,引進以知識產權領軍人才、專家、百名青年拔尖人才爲重點的知識產權高層次人次,爲外籍知識產權高層次人才提供便利政策,組織本地知識產權人才赴海外培訓交流。加大培育涉外知識產權業務人才,對知識產權高級管理、運營、專利信息分析人才等提供適当的傾斜政策。鼓勵開展涉外知識產權職業培訓。

五、保障措施

(一)堅持党的全面領導

加强党的全面領導。貫徹党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强“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党的領導貫穿到規划實施的各領域和全過程,確保党中央、浙江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貫徹落實。

发揮党建引領作用。充分发揮党建工作對服務貿易高質量发展的引領指導作用,发揮党組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構建適應服務貿易高質量发展要求的内生激勵機制,健全激勵導向的績效評價考核機制,調動廣大干部特别是基層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二)優化營商環境

提升數字政務服務水平。以數字化改革爲契機,推動政務服務公開透明,完善政府服務數字平台,深化“一整兩通三同直達”的中樞系統,形成“一腦治全城、兩端同賦能”的運行模式。建設政府數据中心,汇集政府各部門政策、法規和統計數据,打破政府部門之間數据孤島、溝通不暢現象。汇集杭州各部門業務,打造服務企業和民衆網上一體化服務端口。

深入落實“最多跑一次”改革。積極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使用。各相關單位結合自身職能,簡化行政審批程序,爲企業提供優質服務。通過對通關模式、超長時間報關單進行及時監控分析、跟踪督查,及時发現處置問題、疏通堵點,進一步壓縮整體通關時間。深化出入境管理、外國人管理服務等領域改革。不斷完善外籍人才签證、停居留出入境便利政策。

强化知識產權保護。堅持日常監管與專項整治相結合,加强商標、專利和版權等知識產權執法保護,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違法行爲。建設知識產權海外預警平台,組建海外知識產權服務專家顧問团,探索建立針對海外知識產權風險和糾紛的快速應對機制,爲服務貿易企業提供海外知識產權信息、預警及維權援助等綜合服務,支持企業在境外申請知識產權保護。

(三)完善促進體系

加大對服務貿易发展的財税支持力度。提升財政資金支持服務貿易发展的力度與績效,着力提高后疫情時期資金使用效率。加大對疫情影響大的中小服務貿易企業以及公共服務平台的精准支持力度。優化資金安排結構,鼓勵新興服務出口和重點服務進口,支持企業積極開拓海外服務市場。落實服務貿易類技术先進型服務企業所得税優惠政策。落實跨境應税服務免征增值税,以及技术貿易、影視服務、離岸服務外包等出口服務適用增值税零税率政策。

鼓勵金融服務創新。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发適合服務貿易特點的金融產品、擔保方式和服務模式。不斷擴展和完善“杭信貸”融資業務,加大對服務貿易企業融資支持。大力发展供應鏈融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等業務,進一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對服務貿易業務的覆蓋面,簡化投保手續。探索建立綜合金融服務平台,爲企業搭建涵蓋丰富金融產品和增值服務一體化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台,實現企業需求與金融資源有效對接。

進一步提升服務貿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境内外人員流動便利化水平。打造國際人才自由港,探索與數字經濟與數字貿易相適應的靈活就業制度與政策。推動境外專業人才資質互認,完善签證和居留便利化政策,爲外籍人才在華工作等提供便利。探索開展技术移民試點。進一步推進服務貿易資金跨境進出便利。積極推動服務貿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試點,探索服務貿易分類管理。支持企業開立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户,探索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户管理措施。鼓勵本市銀行機構和支付機構優化跨境支付服務。支持本市服務貿易企業采用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等方式提高外汇資金使用效率。推動數字營商環境便利化。開通國際互聯網數据專用通道,探索跨境數据流動分類監管模式。

(四)强化人才支撑

創建國際人才集聚高地。搭建人才服務平台,創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和人才生活配套條件,加快建設杭港青年夢工場、杭港K9學校、國際人才交流和服務中心、望江未來社區等六大重點項目,爲海外高層次人才落户提供一站式創業服務、家庭生活配套、子女教育支持和圈層交流場所,打造杭州海外人才創新創業及交流合作高地。

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深入實施“人才生態37條”及其補充意見,重點引進和培養一批國際化、复合型中高端人才和团隊,爲服務貿易構建高端外部智力支持系統。組織開展服務貿易管理人才、企業領軍人才和業務人才培訓,爲管理人員和企業高管補充发展服務貿易所必需的知識、理論及政策解析,培育一批具有國際戰略思維、開拓創新能力和市場風險防范能力的領軍人才。

創新服務貿易人才培養模式。加强政校企合作,探索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模式,鼓勵在杭高校通過中外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增設服務貿易相關專業或課程。聯合國家高端智庫,加大數字貿易等新領域、新業態人才培養力度。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加大人才培訓力度,通過加强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和實訓基地建設,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完善社會和企業培訓體系,提高服務貿易人才供給能力。

(五)健全統計制度

進一步落實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際服務貿易統計監測制度》。依托商務部“服務貿易統計監測管理信息系統”,完善服務貿易統計直報體系。擴大服務貿易重點聯系企業范圍,將更多企業納入服務貿易直報系統,提高數据填報質量。

探索數字貿易統計制度和方法。依托權威機構厘清數字貿易定義、内涵及產業邊界,探索數字貿易的統計分類和數据統計測算方法。探索制定數字貿易企業認定和聯系制度,鼓勵數字貿易企業填報統計數据。

加强服務貿易數据的分析、評價與发布。完善政府部門信息共享和數据交换機制,實現服務貿易发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相關工作數据共享。定期編制杭州市服務貿易統計動態分析快報。適時編制发布《杭州數字貿易发展報告》,提升杭州數字貿易第一城知名度和影響力。

附表.wps

主辦單位:杭州市商務局 杭州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電話:0571-85257822

党政機關網站標識

地址:杭州市上城區解放東路18號市民中心A座13-15樓 網站標識碼:3301000034 備案:浙ICP備11066467號-8 浙公網安備33010202002420號 浙公網安備33010202002420號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政府網站,是否繼續?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