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1月份商务运行综合监测分析 发布日期:2022-01-18 09:59访问次数:信息来源:市商务局 |
一、运行概况 (一)对外贸易 1-11月,杭州进出口6233.0亿元,同比增长24.2%;出口3977.8亿元,同比增26.2%,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03%;单月出口412.5亿元,环比增长5.7%,同比增长27.5%。进口2255.3亿元,同比增长20.8%。 (二)商贸流通 社零:1-11月,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6142.3亿元,同比增长12.6%,增幅位居全省第3,较1-10月回落0.6个百分点,降幅较上月有所收窄。分行业来看,1-11月,商品零售5072.3亿元,同比增长11.0%;餐饮收入1070亿元,同比增长20.8%。 网络零售:1-11月,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8876.1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位居全省第6位。网络零售额、居民网络消费、网络零售顺差均继续保持全省首位。分区(县、市)来看,余杭区、萧山区、滨江区、钱塘区、上城区、西湖区、拱墅区、临平区等8区网络零售入围全省前十名。 (三)外经合作 1-11月份,全市实现境外企业总投资额68.13亿美元,境外企业中方投资额25.41亿美元。其中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24个,总投资54.96亿美元,中方投资额16.64亿美元。1-11月份新批境外投资增资项目61个,增资额8.77亿美元。至2021年11月底,全市累计批准境外投资项目2688个,分布于全世界10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非贸易性项目1281个,总投资599.22亿美元,中方投资额333.42亿美元。 1-11月,全市实现国外经济技术合作营业额230266.00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52414.00万美元,完成营业额230150.00万美元;对外劳务人员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0.00万美元,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116.00万美元。 1-11月外派各类劳务人员374人,派至新加坡、日本等地,劳务主要类型有技术人员及研修生,月末在外人数715人。 (四)服务贸易 1-11月,全市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32.31亿美元,同比增长21.26%。 (五)服务外包 1-11月,全市承接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86.06亿美元,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68.96亿美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85.27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68.1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66%、13%。截至目前,进入商务部服务贸易统计监测管理业务应用备案的服务外包企业达1871家,从业人员48.85万余人。 1-11月,离岸执行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有379家,离岸执行额67.81亿美元,占全市离岸执行额的99.48%。其中,离岸执行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有133家,离岸执行额为58.78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86.23%。 1-11月,离岸执行额中,信息技术外包(ITO)合同接包执行额为33.31亿美元,占总执行额的48.86%。业务流程外包(BPO)接包执行额为2.65亿美元,占总执行额的3.88%。知识流程外包(KPO)合同接包执行额为32.21亿美元,占总执行额的47.25%。 (六)技术贸易 1-11月,全市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数为428份,合同金额为23.34亿美元,同比增长49.86%。其中技术出口合同245份,合同金额为7.86亿美元,同比增长2.22%;技术进口合同为183份,合同金额为15.48亿美元,同比增长164.32%。 全市技术出口合同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出口合同160份,合同金额5.22亿美元,占技术出口合同金额的66.31%;专利技术出口合同9份,合同金额1.22亿美元,占技术出口合同金额的15.46%;计算机软件出口合同72份,合同金额1.06亿美元,占技术出口合同金额的13.41%。 技术进口合同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进口合同112份,合同金额3.38亿美元,占技术进口合同金额的21.85%;专有技术进口合同51份,合同金额7.08亿美元,占技术进口合同金额的45.76%;专利技术进口合同13份,合同金额4.95亿美元,占技术进口合同金额的31.98%。 二、主要特点 (一)商贸流通 1.规模不断扩大,单月社零创新高。 我市消费市场总体规模稳定增长。11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创出新高,达668亿元,单月规模较去年同期扩大59亿元。 今年前11个月中,单月社零超600亿元的有6月、10月、11月,而去年仅有一个月超600亿元。从平均每月来看,今年前11个月平均每月社零额为558.4亿元,去年同期为489.9亿元,净增68.5亿元。 2.与全国差距逐渐缩小,全省排名稳居前三。 1-11月,我市社零增幅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国1.1个百分点。我市社零累计增幅居全省第3名,与上月持平。11月,我市社零增幅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当月排名居全省第5名;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社零总体增幅与全国的差距逐渐缩小。 3.基本生活类商品增势较好,部分升级类商品消费活跃。 据统计,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12个品类商品全面上涨,其中9个品类商品增幅均高于社零增幅。部分升级类消费发展向好。升级类商品中,可穿戴智能设备、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高档化妆品等深受追捧。受苹果新品发布等因素影响,通讯器材类近两月销售增幅可观,10月、11月,全市限上单位通讯器材类销售增幅分别达59%、35.5%。1-11月,汽车类(增长16.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4.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6.0%)、通讯器材类(增长27.2%)、化妆品类(增长32.8%)、中西药品类(增长16.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5.3%);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有所保障。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饮料类消费增幅逐月上升,1-11月增幅分别为9.6%、9.0%、38.3%;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占限额以上社零比重达23.1%,当月,此两大类商品销售增幅分别达14.9%、18.8%,均超过社零增幅,对社零增长起到压舱石的作用。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1.5%)、烟酒类(增长17.6%)。 4.餐饮出现负增长,与商品零售再次形成剪刀差。 11月,全市商品零售额为561.4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餐饮收入106.3亿元,同比下降4.1%,餐饮收入今年首次出现负增长,拖累社零总体增幅稳定恢复。影响餐饮行业销售下滑的主因是疫情的反复多点爆发、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 5.汽车销售降幅收窄,新能源车增势较好。 据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全市汽车销售同比下降2.8%,降幅较上月收窄8.1个百分点,1-11月增幅回落至16%,较1-10月降低2.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由于缺芯问题已有缓解,再次显现强劲的增长动力;车企注重换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能源车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今年11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增长179.8%,1-11月增长160.4%。蔚来汽车数据显示:11月实现销售3.9亿元,同比增长173%,1-11月实现销售25.2亿元,同比增长180%。 (二)外经合作 1.境外投资项目规模情况。2021年1-11月新批境外投资项目平均投资额为742.77万美元。 2.境外投资项目构成情况。2021年1-11月新批境外贸易性项目79个,非贸易性项目145个。 3.境外投资涉及行业情况。2021年1-11月新批境外投资项目涉及进出口贸易、教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医药研究、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等行业。 4.境外投资地区分布情况。2021年1-11月份新批境外投资项目主要分布于美国、英国、荷兰、德国、加拿大、开曼群岛、越南、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5.境外投资形式情况。在2021年1-11月新批224个境外投资项目中方独资173个,中外合资51个。 6.境外投资主体地区分布情况。2021年1-11月224个投资项目的境内投资主体分布为滨江49个,余杭41个,钱塘区28个,萧山26个,西湖21个,江干15个,上城9个,临安9个,拱墅、富阳各7个,下城5个、桐庐4个,建德2个,淳安1个。 (三)服务贸易 1.新兴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1-11月,我市新兴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1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7.85%,占全市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为84.16%。 2.RCEP成员国成为我市服务贸易出口第一大市场。1-11月,我市对RCEP成员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49.91亿美元,同比增长15.53%,占全市服务出口的37.72%,大幅超过美国(占比为27.58%)和“一带一路”市场(占比为27.66%),成为我市第一大出口市场。其中,新西兰、新加坡和老挝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63.07%、116.10%和82.51%。 3.各区、县(市)发展态势较好。从总量来看,1-11月滨江区、上城区和西湖区对全市服务出口贡献最大,出口额分别为38.61亿美元、18.89亿美元和18.68亿美元;从增速来看,1-11月全市10个区、县(市)实现正增长,其中,西湖区、桐庐县和余杭区增幅最高。 (四)服务外包 1.新一代信息技术外包对产业贡献度高。我市服务外包领域中,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外包特色鲜明。1-11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为15.72亿美元,占全市离岸执行额的23.06%。其中,物联网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为15.11亿美元,占全市离岸执行额的22.16%。 2.设计、研发、生物医药等知识流程外包(KPO)增长明显。1-11月,我市知识流程外包离岸执行额为32.21亿美元,同比增长23.55%。其中,研发服务离岸执行额为10.74亿美元,同比增长71.46%,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于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服务、新能源技术研发服务,同比增长分别为73.82%、371.76%。 3. 离岸市场格局基本稳定。1-11月,美国、中国香港和日本为我市位列前三的离岸业务发包市场,占全市离岸执行额的比重分别为18.96%、11.62%、10.68%。“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离岸执行额为14.77亿美元,同比增长12.17%,占全市离岸执行额的21.66%;欧盟国家增速最快,离岸执行额为13.33亿美元,同比增长37.74%,占全市离岸执行额的19.56%。 (五)技术贸易 1.技术贸易方式多样化。1-11月,我市进口合同中以专有技术、专利技术的进口为主,合同金额分别为7.08亿美元和4.95亿美元,占全市合同金额的45.76%和31.98%;出口合同中以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专利技术的出口为主,合同金额分别为5.22亿美元和1.22亿美元,占全市合同金额的66.31%和15.46%。 2.发达国家(地区)仍是主要技术进出口来源地。1-11月,我市技术进口主要来源于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分别占全市技术进口额的比重为65.92%、10.54%和7.39%;技术出口主要国家(地区)为美国、中国香港和英国,分别占全市技术出口额的比重为44.57%、17.22%和10.66%。 3.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突显。1-11月,技术进口合同总价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22家,共25份;技术出口合同总价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5家,共20份。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