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604/2022-0105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日期: 2022-12-27 发文字号:
发布机构: 杭州市商务局 主题分类:
杭州市商务局关于杭州市十二届政协一次会议第46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12-27 访问次数:

戴中天委员:

您的杭州市十二届政协一次会议第469号提案《关于将杭州打造为民族高端品牌之都,推动产业共富、精神共富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杭州建设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实施宋韵文化战略,以品牌宣传文化自信

一是“一体”推进,推动宋韵转化从“写意”向“工笔”转变。针对全社会参与宋韵成果转化的热情和意愿,坚持鼓励加引导,画好“思维导图”,将宋韵成果转化工作纳入宋韵文化建设“十四五”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单列成块,一体拼进宋韵文化建设总版图。上城区召开有文化企业家、设计师、文化名人、专家学者等参与的宋韵文化成果转化座谈会4次、现场考察6次,针对企业诉求、转化痛点、变现模式等,条分缕析,明确转化主题、实现路径、工作节奏,推动将热情转化为动力、把想法付诸实施、让愿景走进现实。

二是“两库”适配,推动宋韵转化从“互联”向“物联”转变。一是组建宋韵转化“资源库”。开展全方位宋韵文化资源调查走访、挖掘梳理,列出宋韵757个基本文化元素,确定18个重点元素,并精选“德寿宫”“宋代玉器”“南宋官窑”“八卦田”等元素13个,登记造册、图文并茂。同时,依托宋韵文化研究传承中心等机构,抓紧提炼宋韵精神内核,形成一批“有形+无形”宋韵IP资源库,为创新转化提供资源依据。二是组建宋韵转化“企业库”。第一时间开展文化企业参与宋韵文化建设征集动员,截至目前,共排摸梳理已参与和意向参与宋韵创新转化的企业320余家,其中已着手产业化开发的企业35家、试水企业12家,已初步形成市场规模。“两库”组建后,动态化更新资源库,常态化向企业推送IP资源,并提供接洽平台,推动无缝高效适配。

三是“三端”发力,推动宋韵转化从“直流”向“交流”转变。一是生产端通过开放宋韵IP资源,鼓励“产学研用”结合,动员和支持企业开发生产具有宋韵特色、当代价值、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产品,抢抓风口、抢占市场。二是销售端除传统的线下销售,鼓励企业以短视频、直播、盲盒、沉浸式体验等方式提升销量。比如万事利“宋韵元素”系列丝绸,仅以直播方式销售额突破400万元。三是需求端通过活动举办、文化赋能、商圈加持,不断培养用户喜好。如高水平举办宋韵文化节系列活动,主动制造“御”见宋韵、“缘定上城 御见幸福”等网红事件,在普及宋韵文化的同时,提升宋韵产品带货量。在“三端”同向发力的同时,推动需求侧向供给侧反馈,健全宋韵产品市场反馈机制,反向促进产品的研发和优化,进而带动产业链转型升级。

四是“多域”呈现,推动宋韵转化从“协奏”向“交响”转变。着力创意转化、跨界融合、协同推进,先后推出“雅生活、美妆、服饰、瓷器、铜雕、戏剧、影视、建筑、文创周边、文商旅融合”等10大系列400余种作品产品,广受市场好评。“雅生活”方面:宋韵“琴棋书画词酒花茶玉扇”等产品领域,以西湖琴社、宋酒酒业、特美刻、承香堂等为代表,每个领域都有专门企业、名人匠师精耕细作多年,在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行业地位。“美妆”方面:以毛戈平、耕香生物等为代表,推出的“气蕴东方”宋韵美妆、“宋韵”系列护肤品,稳居国内美妆销售榜前三。“服饰”方面:载艺科技推出织羽集宋韵汉服系列、万事利、奥罗拉推出宋韵元素系列丝绸、意境文化推出宋韵元素手工包等。“瓷器”方面:以南宋官窑博物馆、龙官青瓷等为代表,开发了一系列宋韵瓷器、陶器等产品。“铜雕”方面:以朱炳仁为代表,宋韵铜雕作品享誉海内外。“戏剧”方面:杭州演艺集团推出舞台剧《宋韵》、开心麻花推出宋韵古风沉浸式戏剧《横财十万贯》,连演26场,场场爆满。“影视”方面:睿宸影视推出宋代人物动画电影《济公之降龙降世》,首映周末票房突破3000万。“建筑”方面:以和山堂为代表,在宋式建筑保护开发和数字孪生方面形成了系列成果。“文创周边”方面:博乐设计、西泠文创、九野科技、林檎文化、五霖猫等,先后推出宋韵系列工业设计作品、文房用品、首饰、明信片、桃花印等各具特色的文创周边产品。“文商旅融合”方面:推出“北宫德寿”“南宋有约”“凤山怀古”“吴山大观”“天街寻踪”等宋韵文化主题旅游精品线路5条,依托湖滨、吴山、钱江新城三大核心商圈,推广经典宋韵文化元素,促进文化消费,年吸引游客超千万,实现文商旅融合联动发展。

二、多管齐下,做好老字号保护工作

杭州老字号品牌资源众多。目前我市经各级政府部门保护认定的老字号企业共有174家,其中中华老字号39家,浙江老字号170家,杭州老字号156家。

一是注重立法保护。我市是全国最早开展老字号保护工作的城市。2007年8月,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促进杭州老字号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2007〕26号);2008年4月,市政府又制定了《杭州老字号认定保护办法》;2017年,我局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杭州市“老字号”管理工作的通知》,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协会推动力、创新发展力”四力合一的杭州老字号发展模式。今年,老字号保护列入立法预备项目,我们走访调研了老字号企业,也到南京、西安、武汉等兄弟城市学习取经。在调研以及借鉴其他兄弟城市经验的基础上,草拟了《杭州老字号传承发展促进条例(草案)》,《条例》分总则、申报认定、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法律责任、附则六篇,共33条。目前正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二是注重模式创新。充分发挥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先发优势,鼓励老字号企业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互联网,加速对实体门店的数字化改造,与电商、直播等平台合作开展精准营销,实现销售模式多样化、渠道多元化、服务精细化。针对当前消费群体出现的圈层化和平台化特征,老字号们纷纷“触电触网”,将部分重点转移到搭建线上营销渠道上。如拥有国家级非遗的王星记积极参加浙江“非遗购物节”、杭州“双千直播”等线上直播活动,1300多把亚运会风尚全竹扇仅几秒钟就售罄。

三是注重活动推广。一个品牌就是一个故事,一个产品就是一份回味。我市先后举办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船说·老字号、“老字号·新惊喜”天猫老字号拓新等活动,为全市老字号企业搭建了一个品牌展示、文化宣传、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老字号融入商业街,促进老字号产品消费。每年还组织“杭州老字号”企业进社区,开展品牌宣传推广和便民服务活动,不断扩大我市老字号品牌的影响力。

三、大力宣传,推进杭州历史经典产业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一是高度重视 抓谋划部署。一是出台《关于支持历史经典产业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丝绸、刺绣等杭州历史经典产业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目前,我们已组织开展了杭州市历史经典产业项目申报工作,对申报且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资助。二是制定《杭州市“衣”字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鼓励杭州服装服饰企业聚焦品牌培育、创新设计开展数字化改造,通过小单快反发展柔性制造、高级定制新模式。

二是扩大宣传 抓特色活动。一是制作并发布《时尚杭州 产业之美》产业宣传片、《杭州经典与时尚产业手绘电子导览图》等,结合经典时尚、宋韵文化、杭州特色,多渠道展示我市服装服饰的特色亮点,扩大产业影响力。二是参与并指导2021杭州国际时尚周、中国(杭州)国际服装产业供应链展、中国民族服饰创新发展论坛、第三届中国(浙江)民族服饰设计展演、首届世界时尚科技大会暨2021中国服装科技大会等产业活动,为我市服装服饰的对外宣传搭建了展示平台。

三是保护传承 抓人才培养。一是积极参与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杭州市“万人计划”传统工艺领军人才评选推荐工作,共评出40名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5名传统工艺领军人才。二是鼓励工美大师进院校开设工作室、举办传习班开展带徒学艺等技艺传承活动,目前国家工美大师赵建忠(萧山花边)和省工美大师金家虹(刺绣)已入驻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女装学院开展工作室建设。

四、积极开展品牌保护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一是制定出台《杭州市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化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指标导向、政策护航和统计监测。二是制定出台《杭州市促进知识产权运用转化“十百千亿”行动计划》,根据创新主体知识产权需求,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等手段进行科学研判、智能计算、精准匹配,形成针对企业个性化、专业化、高价值的知识产权匹配清单,通过杭州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运营平台精准推送,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三是以商标品牌的有效注册核准、运用转化和保护管理为重点,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目标,创新工作理念和举措,创造高价值和有影响力的商标品牌,如公共区域商标品牌、产业集群商标和国际注册商标等。四是加大宣传力度,结合“4·26 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开展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类别全覆盖的宣传和培训,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培育良好的知识产权社会文化氛围。

五、加强本地出口品牌培育,提升出口品牌国际竞争力

一是持续加强本地出口品牌培育,截止2020年全市共有出口品牌287个(钱塘新区18个),其中省级出口品牌56个(钱塘新区8个),市级出口品牌231个(钱塘新区10个)。2021年度,“杭州出口名牌”60个,新增14个,复评品牌46个。二是为加快形成国际市场竞争新优势,在全省率先出台政策建立出口品牌建设扶持新机制,2019年度对全市企业申报的海外商标注册、海外品牌收购和海外品牌维权项目给予扶持。“十三五”期间,杭州在外贸出口的品牌申报规模、占比、增速等方面均保持省内领先,体现了出口质效的提升。2020年,杭州申报境内自主品牌出口803.6亿元,增长21.3%,占杭州出口总值的21.8%,占外贸出口比重居全省十一地市首位。

今后,我们将加大品牌建设工作力度,一是继续加大实施品牌战略,使更多的杭州品牌走向世界,二是加大立法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使我市的品牌建设工作进一步健康发展,三是加大杭州品牌宣传力度,不断提升杭州品牌的国内和国际知名度,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保障杭州品牌建设工作行稳致远。要通过各种工作,努力将杭州打造成为民族高端品牌之都,推动杭州产业共富、精神共富。

再次感谢您对杭州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商务局

2022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