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2月份商务运行综合监测分析 发布日期:2022-02-09 14:56访问次数:信息来源:市商务局 |
一、运行概况 (一)对外贸易 1-12月,全市进出口6879.8亿, 同比增长24.5%;出口4444.1亿,同比增长27.2%,增速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领先全省7.5个百分点,高于宁波8.2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04%(省下达杭州出口全国占比任务为1.97%),创下出口新高;单月出口466.3亿,环比增长13.1%,同比增长36.4%。进口2435.7亿,同比增长19.9%。 (二)商贸流通 社零:1-12月,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6744亿元,同比增长11.4%,增幅位居全省第3。分行业来看,商品零售5576.9亿元,同比增长10.2%;餐饮收入1166.7亿元,同比增长17.2%。 网络零售:1-12月,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9951.5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位居全省第9位。网络零售额、居民网络消费、网络零售顺差均继续保持全省首位。分区(县、市)来看,余杭区、滨江区、萧山区、上城区、钱塘区、西湖区、拱墅区等7区网络零售入围全省前十名。 (三)外经合作 1-12月份,我市实现境外企业总投资额80.45亿美元,境外企业中方投资额31.85亿美元。其中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56个,总投资68.27亿美元,中方投资额24.21亿美元。1-12月份新批境外投资增资项目66个,增资额7.64亿美元。至2021年12月底,我市累计批准境外投资项目2720个,分布于全世界10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非贸易性项目1300个,总投资612.21亿美元,中方投资额341.00亿美元。 1-12月,我市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24489.00万美元,完成营业额271805.00万美元;对外劳务人员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0.00万美元,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126.00万美元。 1-12月外派各类劳务人员469人,派至新加坡、日本等地,劳务主要类型有技术人员及研修生,月末在外人数696人。 (四)服务贸易 1-12月杭州市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52.53亿美元,同比增长10.18%。 (五)服务外包 1-12月杭州市承接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159.79亿美元,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140.58亿美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101.64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82.9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84%、6.82%。截至目前,进入商务部服务贸易统计监测管理业务应用备案的服务外包企业达1881家,从业人员49.19万余人。 1-12月离岸执行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有422家,离岸执行额82.59亿美元,占全市离岸执行额的99.53%。其中,离岸执行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有152家,离岸执行额为72.27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87.08%。 1-12月离岸执行额中,信息技术外包(ITO)合同接包执行额为40.11亿美元,占总执行额的48.33%。业务流程外包(BPO)接包执行额为3.49亿美元,占总执行额4.20%。知识流程外包(KPO)合同接包执行额为39.39亿美元,占总执行额的47.46%。 (六)技术贸易 1-12月我市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数为534份,合同金额为26.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81%。其中技术出口合同335份,合同金额为9.72亿美元,同比增长23.61%;技术进口合同为199份,合同金额为17.08亿美元,同比增长10.34%。 我市技术出口合同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出口合同224份,合同金额6.49亿美元,占技术出口合同金额的66.71%;专利技术出口合同9份,合同金额1.22亿美元,占技术出口合同金额的12.50%;计算机软件出口合同89份,合同金额1.58亿美元,占技术出口合同金额的16.20%。 技术进口合同中,专有技术进口合同54份,合同金额7.11亿美元,占技术进口合同金额的41.65%;专利技术进口合同15份,合同金额5.41亿美元,占技术进口合同金额的31.70%;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进口合同121份,合同金额3.65亿美元,占技术进口合同金额的21.39%。 二、主要特点 (一)商贸流通 1.消费品市场总体保持稳定恢复,但增幅逐季下滑。 2021年1-4季度,我市消费市场总体规模呈波浪式上行,4季度最高,为1891亿元。因去年基数前低后高、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反复等因素影响,同比增幅呈逐季下滑态势,由1季度的增长27.7%,下滑到4季度的增长4.8%,降幅达22.9个百分点。今年下半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4.7亿元,比上半年增加225.9亿元,同比增幅6.3%,较上半年下滑11.1个百分点,下滑速度较快。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靠前,增幅排名稳定。 1-12月,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全省第一,增幅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名;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1-11月数据显示,我市社零总量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5位。 3.基本生活类商品增势较好,部分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据统计,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12个品类商品全面上涨,其中10类商品增幅均高于社零增幅。部分升级类消费发展向好。升级类商品中,可穿戴智能设备、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高档化妆品等深受追捧。1-12月,汽车类(增长13.4%,其中新能源车增长167.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3.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9%)、通讯器材类(增长34.6%)、化妆品类(增长29.7%)、中西药品类(增长15.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1%);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有所保障。12月初,杭州出现多例本土新冠病例,多家保供企业纷纷启动生活必需品应急管理程序,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类消费。粮油食品类、饮料类消费增幅明显上升,1-12月增幅分别为10.1%、36.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6.6%)、烟酒类(增长12.9%)。 4.非食品价格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行。 12月,杭州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在以猪肉为首的食品类价格下降的基础上,涨幅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1%,非食品价格上涨3.5%。从全年来看,月度CPI总体呈波动上行态势,由年初的下降0.2个百分点,到11月份最高上涨达3.4%。1-12月CPI上涨1.3%,涨幅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5.注重品牌建设,营商环境日臻完善。 一是营造良好的消费和支付环境。杭州市湖滨商圈、武林商圈、城西银泰城三大商圈被省商务厅确定为浙江省首批省级示范智慧商圈,全市的15个商圈也将开展亚运会消费和支付环境的改造提升;二是大力招引首店,快速提升商业格局。在拉动内需,消费升级的主旋律下,“首店经济”已成为城市商业繁荣的标志之一。居赢商网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新开首店137家,占新开店总数的10%强,其中半数为餐饮;三是新增商贸综合体为社零额增长积蓄新动能。江河汇、恒隆广场、SKP等12个新商业综合体投入建设。其中,SKP项目当年拿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实现了项目的高效运作。 (二)外经合作 1.境外投资项目规模情况。2021年1-12月新批境外投资项目平均投资额为945.92万美元。 2.境外投资项目构成情况。2021年1-12月新批境外贸易性项目92个,非贸易性项目164个。 3.境外投资涉及行业情况。2021年1-12月新批境外投资项目涉及进出口贸易、教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医药研究、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等行业。 4.境外投资地区分布情况。2021年1-12月份新批境外投资项目主要分布于美国、英国、荷兰、德国、加拿大、开曼群岛、越南、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5.境外投资形式情况。在2021年1-12月新批256个境外投资项目中方独资196个,中外合资60个。 6.境外投资主体地区分布情况。2021年1-12月224个投资项目的境内投资主体分布为滨江61个,余杭47个,钱塘区31个,萧山29个,西湖25个,江干18个,拱墅12个,上城9个,临安、富阳各8个,桐庐4个,建德3个,淳安1个。 (三)服务贸易 1.新兴服务贸易保持增长态势。1-12月,我市新兴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30.13亿美元,同比增长8.88%,占全市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为85.32%。其中,其他商业服务成为拉动新兴服务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占新兴服务贸易出口额的47.24%。 2.RCEP成员国成为我市服务贸易出口第一大市场。1-12月,我市对RCEP成员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56.69亿美元,同比增长6.99%,占全市服务出口的37.16%,大幅超过美国(占比为27.37%)和“一带一路”市场(占比为26.83%),成为我市第一大出口市场。其中,新西兰、新加坡和老挝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22.01%、100.95%和71.08%。 3.各区、县(市)发展态势较好。从总量来看,1-12月滨江区、西湖区和上城区对全市服务出口贡献最大,出口额分别为45.81亿美元、20.66亿美元和20.29亿美元;从增速来看,1-12月全市11个区、县(市)实现正增长,其中,余杭区、西湖区和临平区增幅最高。 (四)服务外包 1.新一代信息技术外包对产业贡献度高。我市服务外包领域中,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外包特色鲜明。1-12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为18.48亿美元,占全市离岸执行额的22.27%。其中,物联网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为17.69亿美元,占全市离岸执行额的21.31%。 2.设计、研发、生物医药等知识流程外包(KPO)增长明显。1-12月,我市知识流程外包离岸执行额为39.39亿美元,同比增长19.93%。其中,研发服务离岸执行额为14.03亿美元,同比增长83.39%,比去年增加33.37个百分点,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于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服务、新能源技术研发服务,同比增长分别为83.38%、482.81%。 3. 离岸市场格局基本稳定。1-12月,我市承接了来自187个国家和地区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比去年同期增加9个,美国、中国香港和日本为我市位列前三的离岸业务发包市场,占全市离岸执行额的比重分别为19.90%、11.95%、9.6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离岸执行额为17.16亿美元,同比下降5.13%,占全市离岸执行额的20.68%;欧盟国家增速最快,离岸执行额为18.19亿美元,同比增长42.39%,占全市离岸执行额的21.92%。 (五)技术贸易 1.技术贸易方式多样化。1-12月,我市进口合同中以专有技术、专利技术的进口为主,合同金额分别为7.11亿美元和5.41亿美元,占全市合同金额的41.65%和31.70%;出口合同中以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计算机软件的出口为主,合同金额分别为6.49亿美元和1.58亿美元,占全市合同金额的66.71%和16.20%。 2.发达国家(地区)仍是主要技术进出口来源地。1-12月,我市技术进口主要来源于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分别占全市技术进口额的比重为63.49%、9.60%和6.70%;技术出口主要国家(地区)为美国、中国香港和英国,分别占全市技术出口额的比重为42.53%、19.76%和9.70%。 3.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突显。1-12月,技术进口合同总价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25家,共30份;技术出口合同总价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1家,共28份。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