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平息口粮消费萎缩 小麦青贮引发粮食安全讨论 发布日期:2022-05-19 09:56访问次数:信息来源:市商务局 |
杭州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期居民集中采购导致后续销售订单萎缩,加上餐饮业需求低迷,口粮市场活力下降。随着南方气温回升、梅雨季节来临,大米进入季节性消费淡季,后续成品粮行情将进入震荡期。分品种来看,大米走货速度明显放缓,销售价格整体平稳;油脂行情出现回调,豆油价格小幅回落;“小麦青贮”事件平息,新麦高开将成必然,制粉企业持粮观望市场。 一、本周市场成交情况 现货交易情况:本周(5月12日-18日)市场内主要品种成交情况如下,当前大米批发价:东北优质大米5.66元/公斤,江苏优质大米4.5元/公斤,安徽普通大米4.46元/公斤,安徽晚籼米5.10元/公斤,较上周持平。 食用油批发价:大包装豆油12.6元/公斤,较上周下跌0.1元/公斤。大包装菜籽油15.5元/公斤,较上周持平。 面粉批发价:特一面粉4.46元/公斤,较上周上涨0.02元/公斤。特二面粉3.94元/公斤,较上周持平。 二、走势预测 五月中旬,集团采购订单减少,零售端销量出现萎缩,加上后续大米消费淡季持续作用,商户出货压力增大。目前,国内稻谷市场供应充足,而后续上涨动力不足,短期稻米行情整体将趋于平稳,再冲高的概率不大。小麦方面,本次"青贮小麦"事件主要原因是国内畜牧业持续发展和牧草种植业不发达的矛盾体现。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畜牧业饲料的需求也不断增多。青贮饲料是饲喂牛羊这类反刍动物的必要饲料品类,目前距离作为主要品种的青贮玉米收获还要两个多月,国内青贮饲料市场缺口较大,青贮小麦作为应急方案是市场选择。不过青贮小麦的整体性价比不高,只是作为临时性补充,收割面积十分有限,青贮小麦也不是今年才出现,往年同期多少都会有所进行。本次"青贮小麦"事件的发酵,一是“俄乌”冲突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担忧,二是少数媒体为博得流量进行恶意夸大。小麦是我国主粮品种之一,基本上可以完全自给,据专家估算,每年也有10%左右的成品小麦用为饲料,再加上政策保障,口粮安全无需担忧。目前玉米价格高企,小麦作为饲料加工的替代品种需求较强,未来新麦高开成为必然。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