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彦龙代表: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领衔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恢复杭州夜经济高质量发展吸纳更多就业的建议》(滨江3号)收悉,建议分析了杭州夜经济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拓展夜间经济时间空间布局、丰富夜间经济形态、提升各类配套服务、降低经营主体准入门槛、培育夜间经济品牌等五点措施。我局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局认真研究,认为建议的目的明确,措施有力,针对性强,对我们的工作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此,在吸收采纳建议基础上,我们认真梳理了夜间经济有关工作,报告如下:
1.杭州市购物天堂、美食之都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夜间经济发展,各区、县(市)完善相应工作机制,商务、文旅、体育、城管、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实施亮化美化,优化文旅体产品,保障食品安全,注重治安消防,完善环卫设施,优化交通路线,提高夜间经济管理服务能力。
2.推出《建设国际新型消费中心暨打造“不夜天堂、璀璨杭州”的若干政策意见(征求意见稿)》《推进杭帮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给予发展夜间经济大力政策支持。
3.推出湖滨商圈、吴山商圈、钱江新城商圈、武林路、胜利河美食街、新天地商圈、文三数字生活街、厚仁路商业街、星光大道步行街、闲林埠文化休闲街等首批10个杭州市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我们的目标是以“春暖杭城”“绿色盛夏”“欢乐金秋”“活力冬季”为脉络,每年安排100场以上夜间经济主题活动,打造50个夜生活IP,100个夜生活网红打卡地,打响“忆江南·夜杭州”夜经济品牌,在全市形成“10+X”夜间经济空间布局。“10”即10个夜间经济集聚的夜地标,包括:延安路特色商业、运河文化、南宋文化、西湖美景、钱塘江两岸、下沙、临平、湘湖、千岛湖、新安江等10大夜地标,“X”为自选内容,鼓励各区县(市)结合现有条件及目标计划,积极培育富有地域特色的夜间经济品牌。
4.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市全域开展市场主体住所申报承诺制、“一照多址”改革,探索实施确认制登记改革;深入实施全省“准入准营一件事”改革,指导各区县局积极推进餐馆经营、食品销售、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等15项“准入准营一件事”改革应用,不断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进一步提升准入准营便利度,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
5.城市管理部门出台《关于加大对商圈、商业街区外摆经营活动支持力度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创新服务举措、优化配套服务,加大对商业外摆、户外文化商业活动(户外促销)等经营活动的支持力度。启动“杭州夜景灯光助推夜经济发展”的课题研究,提升钱塘江两岸、运河沿线、西湖景区、武林商圈、南宋御街、河坊街等区域夜景灯光,打造夜游项目。通过开展广告招牌、标识系统、城市家具等方面的规范指导,助推特色商业街、市场综合体市容景观品质提升,打造舒适、温馨的消费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采纳建议意见,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则,切实履行鼓励引领、管理服务的职责,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筑牢安全基础、完善配套服务,持续优化安心消费、安心经营的夜间营商环境。
衷心感谢您对发展夜间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商务局
2023年6月6日
(市商务局联系人叶子青, 电话:85257793
市城管局联系人崔学玲,电话:86960032
市市场监管局联系人王筱敏,电话:89582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