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务工作,代表委员这样说

发布日期:2025-03-12 08:46访问次数:信息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国际商报



3月的北京,春意萌动,全国两会的召开让这座城市聚焦着世界目光。在两会“代表通道”与“委员通道”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代表委员结合自身调研与实践经验,积极建言献策,展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


张树新:

西部陆海新通道

既担运输重任 又紧密关联民生

“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年开行量已突破1万列,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成为中国连接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好、价格最优的陆海新通道。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地区的企业得以更深入地融入全球产业格局。”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副总经理张树新介绍道。

张树新称,过去,中国西部内陆地区的汽车出口到东盟,运输时间长,物流成本高。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一辆新能源汽车从重庆运到东盟国家,相较于传统运输路径,运输时间可缩短15天~20天。2024年,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的汽车及相关散件达3.5万标箱,同比增长25%。

西部陆海新通道不仅承载着物流运输的重任,还紧密关联着民生、连接着民心,助力小产业开拓大市场。张树新称,甘肃的土豆、宁夏的枸杞、重庆的柠檬、广西的白糖,搭乘新通道班列走出大山、驶向大海;此外,柳州的螺蛳粉也借力远销至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蔡强:

海南自贸港封关并非封闭

是为了更好地向世界开放

“2025年,海南自贸港就要封关运作了。”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委自贸港工委办副主任蔡强表示,封关不是封闭,而是为了更好地向世界开放,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蔡强介绍,为了与封关后零关税政策目标相衔接,海南离岛免税新增了即购即提、担保即提的提货方式。

“4年前,一家企业冲着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来到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4年间累计享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近3亿元、国际运输船舶增值税退税政策3.6亿元。这些海南自贸港独有的政策,为企业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实惠。”蔡强说。

在蔡强眼中,海南制度型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当前,海南正全力以赴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科学谋划封关前后的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不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全省上下信心满怀、干劲十足。”


谭新萍:

打开销路是村民增收的关键

“把种在地里的‘土疙瘩’变成村民增收的‘金疙瘩’,打开销路是关键。”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萍乡武功山茅店村党总支书记谭新萍说。

据谭新萍介绍,茅店村曾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尽管有好山、好水、好农产品,但是过去一段时间,富硒的瓜果蔬菜、优质大米只能在附近的集镇上低价售卖,很多绿色无公害的果蔬堆放在家里,卖不上价钱。

去年,武功山农产品配送中心落户茅店村,其配备了先进的冷链设施,解决了储存和保鲜问题,并根据市场需求和村里实际情况制定了精准的种植计划,让乡亲们实现了订单式生产。“乡亲们不再盲目种植,也不用拉着农产品到集市上叫卖,只需要把种出来的瓜果蔬菜送到配送中心,就能立即完成现金结算。”

谭新萍表示,过去,村里一些老人挑着菜篮跋涉几公里山路前往集镇卖菜,但销售情况不佳,导致种菜积极性不高。现在,他们把从地里采摘的蔬菜交付配送中心,立即就能获得现金,这种模式使得他们能够放心地扩大种植面积。

“如今,茅店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村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谭新萍说。


张兴海:

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继续创新

行稳致远走向国际化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信心倍增!”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说,“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00万辆,连续十年在全球排名第一,占全球总销量的70%。张兴海表示,上述成绩来之不易,离不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市场化的资本参与,以及广大用户对国产品牌、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和喜爱,也离不开汽车全产业链企业孜孜不倦的追求。

张兴海提到,2024年第一季度,问界M9上市,当年销量突破15万辆,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用户的厚爱,“这主要归功于技术创新,特别是在智能增程、智能辅助驾驶、智能绿色制造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

“接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继续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业创新,行稳致远、稳中求进,走向国际化,努力为实现汽车强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张兴海说。


李东林: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高铁是中国亮丽的名片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中车株洲研究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介绍,其所在的中国中车旗下的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一直坚持科技产业化的发展道路,85%以上的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

对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李东林认为,首先,要发挥科技创新的“高能量牵引”。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中车株洲研究所每年的研发投入约占营业收入的8%,重点解决轨道交通的安全、动力、控制等各系统的关键难题。

其次,要推动科技成果的“高效率转化”。一是“聚变”,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有400多家链上企业、2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34所职业院校。这种高度集聚的“产学研”生态,极大地缩短了成果转化的时间。二是“裂变”,中车株洲研究所依托轨道交通的技术积累,裂变孵化了清洁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最后,要加强科技人才的“高质量供给”。近年来,中车株洲研究所建立新型实验室,设立人才特区,还与地方共建了智能科学研究院,吸引国内外顶尖的AI人才,打造内陆城市的人才高地。(邵志媛 洪剑儒)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