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推进跨境支付互联互通 发布日期:2025-04-25 09:05访问次数:信息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国际商报 |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往来的进一步提升,区域企业和人员往来使用人民币开展跨境支付结算的意愿和需求不断增长。人民币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货币合作不断深入,双边货币互换促进了人民币流动性,满足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和投资的需要。此外,多家银行推出的跨境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也为频繁往来该区域的消费者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跨境支付服务。目前,人民币跨境清算结算网络不断完善,东盟国家有约一百多家银行直接或间接参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进行人民币结算,有效助力人民币在东盟使用。 支付方式更便捷 中国与东盟国家跨境支付越来越快捷便利。随着中国与柬埔寨跨境支付网络建设不断深化,双方目前实现了跨境二维码支付的双向落地。如中国游客到吴哥窟旅游,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方式用人民币购买门票。而柬埔寨游客到中国消费、购买门票也可以用柬埔寨支付系统Bakong旗下钱包产品以及中国境内微信扫码支付。 同样的人民币使用政策也将陆续在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实现。日前,银联国际与越南国家支付公司(NAPAS)、中国工商银行、越南外贸银行在河内联合宣布签署合作协议,约定共同推进中越两国跨境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中国人民银行称,中国与马来西亚互相使用本币的基础越来越坚实,未来将继续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便利化政策。中国央行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云闪付及境内银联合作钱包在柬二维码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超2倍,创历史新高。 贸易融资更普及 人民币在东盟区域的使用拥有广泛的基础。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2024年为6.99万亿元,增长9%,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9%,与此同时,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与东盟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35%,占区域贸易的比例达28%。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人民币已是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占全球交易的5.8%。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与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的跨境人民币业务收付金额同比大幅增长,贸易投资本币使用水平持续上升。一季度,中马跨境人民币业务收付金额为1020亿元,同比增长27%;中柬跨境人民币业务收付金额为50亿元,同比增长45%。 数据显示,人民币在与东盟乃至全球贸易中有着越来越高的接受度,地位日益突出。这一变化对外贸企业来讲意义重大,特别是中国每年出口接近3万亿美元货物,拥有数千家外贸企业,对他们来讲,在贸易融资中使用人民币可将汇率损失每年降低高达3%。 结算环境更优化 虽然东盟在使用人民币结算投资方面中的具体比例没有准确的数据,但是仍然可以看到东盟国家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在过去几年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中国—东盟自贸区已实质性结束3.0版升级谈判。不仅双方互为最大贸易伙伴,贸易额逐年都在增加,并且近年来,随着中国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盟各国,中国与东盟产供链的合作更加密切,人民币在区域内的使用频率也自然在增加。 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支付占比上升很快。SWIFT的数据显示,2月这一数字已升至4.33%,人民币保持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在东盟,中资银行均已实现人民币业务全覆盖,为人民币在区域内的流通提供了金融基础设施支持,同时,东盟10国均已加入CIPS跨境支付系统,在数字经济的加持下,数字人民币也在东盟国家逐渐得到推广应用。随着双方推进更多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人民币在区域内使用的范围和频率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何诗霏)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