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604/2025-0018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日期: 2025-07-17 发文字号:
发布机构: 杭州市商务局 主题分类: 其他
市商务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5-07-17 访问次数: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局坚持七贸联动,打造六大品牌,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指标,首次实现综合考评全优大满贯。

内贸消费稳步回升。获批全国首批现代商贸流通试点城市,获取3亿元中央资金补助;出台“一石三鸟”、消费奖补、大宗贸易等8项促消费政策;全国首创演赛展消费卡,领卡人数超28万人;开展老字号保护立法,《杭州老字号传承与发展条例》7月1日正式实施;第一个发布以旧换新市级实施方案,兑付补贴50.2亿元,完成省下达任务的一倍以上,使用进度、总量、追加资金均长期保持全省第一;落地亿元以上社零类重点项目88个,当年纳统130亿元;2024年,社零经“五经普”调增1235亿元,首次突破9000亿元,达9151亿元,同比增长2.8%。

外贸出口连续进位。“双百双千”拓市场行动首次列为市政府“为企办实事”项目,出行团组1067个,参展企业4112家次,参加展会1134个,获取订单1125亿元,企业调查满意度高达96%。“海外杭州”举办11场展会,面积超30万方,吸引全球25万名采购商观展采购。累计出口二手车8820台,出口金额约1.9亿美元,列新开展业务城市首位。全年出口5722亿元,全国份额从2.14%提升到2.25%,规模超越安徽、河南,相当于全国省份总量第八,增长11.5%,高于全国全省,位列全国GDP前11强第三。

自贸片区能级提升。在全国率先制定电子商务和清结算两个领域数据出境负面清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期评估位列全国第二;设立全省首个数据安全实验室,完成全国首例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审核;14项改革创新案例入选省级第一批最佳制度创新案例;企业外联APP增长率、使用率、在线率和数据出境评估企业申报数量及评估通过数均居全国第一;杭州综保区重回绩效评价“双A”,全国排名从第24位上升至第11位。

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成功举办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首次易址新落成大会展中心,实现参展企业、专业客商、场馆面积、参会人数、展会成果“5个翻番”,搭建8个“100”合作新平台,呈现9大爆点引领产业新趋势,创新10个“一” 展会新模式,数贸会全球影响力持续扩大。在全国率先开展数字贸易统计体系探索;完成全国首部数字贸易地方立法,《杭州市数字贸易促进条例》获评“2024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十个重大影响力事件”。

跨境电商活力焕发。出台加力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及新版政策,极大提振了我市跨境电商发展信心。启动跨境电商综试区新一轮制度创新清单编制,初拟了关务、税务、金融、外汇、物流、数据、人才、合规经营等8方面76条创新清单。全市共培育跨境电商产业园24个,其中省级14个;共培育海外仓362个,总面积785.8万平方米,其中省级17个,面积、数量均位于全国前列。首次将跨境电商运营、主播、产品开发等纳入外籍“高精尖”人才岗位目录。2024年,实现跨境电商出口580亿元。

服务贸易优势巩固。6个案例入选2024年服贸会示范案例,数量创近年新高。数字服务、知识产权、文化、中医药、影视等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滨江物联网产业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综合评分位居全国第一。首创数字文化版权保护平台—“版钉”,成功入选202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新认定9家示范企业和8家成长型企业,累计培育32家示范园区、198家示范企业、115家成长型企业、36个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全年实现服务贸易出口194.5亿美元,同比增长6.6%。

粮贸安全根基厚实。华东地区最大、全省数字化程度最高、仓容35万吨的仁和粮食储备库投入使用,市级仓容由原来的31.77万吨提高到72.17万吨。2024年新增9.78万吨储备,市级储备规模达到91万吨,创历史新高。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线上线下交易量近400万吨,规模全国第一。

三、2025年工作重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2025年,最大的潜力是消费,最大的不确定性是外贸,市商务局围绕“社零增长5%、货物出口全国份额占比稳中有进、跨境电商1050亿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3750亿元、数字贸易3350亿元、网络零售增长6%”年度目标奋力攻坚。

(一)大力提振消费

1.放大政策效应。打造“赛会之城·购物天堂”三年行动计划目前正在走发文流程,“杭32条”促消费政策将与财政等4部门联合印发。每年安排近10亿元专项资金,年前市级层面就拿出1亿元,首季各区、县(市)也将推出各类消费券3.44亿元,推动政策靠前发力,全力拼抢“开门红”。同时通过市级层面政策撬动区县、平台、企业联动推出各类促消费政策,打造政策矩阵,放大政策叠加效应,提升广大消费者和参与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2.高频开展活动。1月7日,我局会同市文广旅游局、体育局和农业农村局专题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蛇迎春·乐购杭州”新春消费季活动安排,首季共有各类促消费活动200场以上,撬动消费超2000亿元。全年坚持市区、政企、城乡、线上线下、文商旅体等联动,结合时令、节日、地域、民俗等特点,分期策划推出一系列有集中度、显示度的主题促消费活动,打造全市促消费活动矩阵,营造浓厚消费氛围,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元、更丰富的消费体验。

3.推进以旧换新。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翻倍,市领导也亲自推动向上争取更多资金份额。继续争取在全省第一个出台新一轮实施细则,家电以旧换新将从8大类扩展到12大类(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同时新增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持续开展“进商圈、进街道、进展会”等六进活动,不断做优政策咨询和售后服务,进一步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营造“换新更容易、群众更满意”的浓厚消费氛围。

4.培育七夜经济。以“七彩夜杭州”消费地图为索引,围绕“夜宴、夜饮、夜市、夜游、夜秀、夜练、夜读”,擦亮杭州夜间消费名片。鼓励商业外摆,延长夜间营业时间,实现“不打烊”夜间消费。创新“日咖夜酒”等消费模式,全年推出100场以上夜间经济主题活动,选树100家夜间消费“名星”店(每季推选25家),组织开展夜间集市、博物馆奇妙夜、酒吧咖啡文化节、深夜书店等特色活动,繁荣夜间经济。

5.打造消费地标。以武林、湖滨、钱江新城和奥体商圈四大商圈为龙头,打造一批层次丰富、特色鲜明、人气集聚的消费新地标。加快新世界、SKP等商贸综合体建设,推进恒隆广场、新嘉里中心等综合体2025年建成开业。推动现有综合体连点成网,通过网红景观设计、元宇宙等感知元素,提升视觉吸引力,塑造杭州特色消费IP,培育文商旅体等多场景深度融合的“网红打卡地”和“消费新高地”,打造与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国际新型消费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商业格局。

6.发展服务消费。服务消费、体验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我市服务性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从2020年的19.2%上升到2024年前三季度的21%。拟制定出台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进一步优化和扩大服务供给,重点激发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大众餐饮、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健康养生等服务消费潜力。如以甜蜜经济为抓手,打造“爱情之都·甜蜜杭州”服务消费品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服务消费需求,

7.提升餐饮品质。抓住省委省政府重视杭帮菜品牌打造的契机,深入推进杭州餐饮业“六名”工程,评选100家(个)以上“名店”“名厨”“名服务师”“名菜”“名礼”“名街”,打响“食在杭州”城市IP。开展50场以上“味美浙江 食在杭州”系列活动。鼓励各商业街区引入夜间经济业态,引导建设特色夜市和分时段步行街区,形成一批餐饮集聚型、文体消费型、百姓生活型等夜间经济集聚区。加强杭州特色餐饮文化内涵挖掘、保护和推广,启动杭帮菜发展地方立法。

8.扩大外来消费。争取更多国际航线、国际展会、国际赛事、国际会议、知名演唱会落户杭州。会同文广旅游局、体育局多次专题研究,努力将重大赛事、演唱会票务转化为经济贡献。继续全面推广“演赛展消费卡”,加强与长龙航空等大平台合作,不断丰富消费场景,集成更多优惠消费权益,为来杭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便利。围绕杭州特色消费品牌、经典老字号品牌、国潮新锐品牌,讲好品牌故事,将“网络流量”转化为“消费体量”。提高市内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商店覆盖率,吸引境外消费。

9.发展新型电商。鼓励云计算、大数据、AR/VR虚拟以及AI智能互动等新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壮大新电商、即时零售产业生态,加强电商园区和选品中心建设,鼓励传统电商企业迭代升级。探索制定直播电商领域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年度十大主播”评选等活动,促进直播电商规范健康发展。拓展AI玩具、智能潮品等新消费赛道,打造国漫影视、数字内容、二次元、Citywalk等新生一代消费热点。

10.加强招商引贸。招商引贸是社零增量的重要来源。继续强化“1+7”工作体系,落实项目责任人制度,培育商务系统专业招商队伍;发挥“一石三鸟”政策效应,加强市区联动,聚焦商贸、餐饮、电商等七大重点领域,做好商务发展环境和优惠政策推介,吸引市外以及境外商贸企业来杭投资兴业。同时发挥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作用,争取更多领域放宽行业准入,培育社零新增长点。

(二)稳定外贸出口

11.储备外贸新政策。在密集调研企业需求和区县座谈基础上,已初步形成《杭州外贸稳量提质政策举措》,从全力开拓多元市场、加力创新模式平台、致力培育企业品牌和合力助企防控风险4方面,草拟支持组团出海拓市场、扩大信保覆盖面、提升中欧班列、支持新动能新项目等15条政策举措。目前正在与财政局进行对接,下步将在财政的支持下继续完善提升,并纳入“8+4”政策体系,不断丰富我市稳外贸政策储备箱。

12.拓展出口新市场。深化“双百双千”拓市场行动,其中首季出行团组68个、参展企业346家、参加展会85个。提升“海外杭州”自办展效能,2025年计划在新兴市场举办境外展会8场以上,探索首次在沙特办展。强化与金砖国家合作,推动对金砖国家出口占比突破15%。支持会展机构为杭州企业争取更多国际知名专业展的展位资源,助力更多企业走出去。全年组织外贸团组150个以上,参加境外展会100个以上,实现出境企业3000家,争取千亿以上订单,保持出国办展面积、组织企业参展规模上全国第一,以新兴市场增长应对欧美市场的不确定性。

13.培育外贸新模式。在推进中欧班列组货模式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改造提升铁路杭州北货运站,建设海关监管场所,推动中欧班列(杭州)向支线班列、始发平台等更高层次迭代升级。支持外综服企业培育,鼓励外综服企业扩大组货、提升出口能级。推动空港保税区今年上半年获批,鼓励绿色贸易、保税维修等多业态模式发展,积极汇聚新动能。

14.开发外贸新产品。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发展方向,鼓励机器人、绿色能源、智能物联、生物医药等“新N样”企业和“六小龙”加力开拓海外市场,稳步提升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出口占比。在“海外杭州”自办展设立中间品展区,支持链主企业走出去投资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园区,鼓励跨国公司“领航企业”做大做强,加强总部和海外基地之间的产业链粘性,探索带动零部件、半成品等出口,争取全年中间品出口突破2500亿元。

15.优化金融新保障。鼓励担保机构为“杭信贷”产品免费担保,争取将支持范围扩面至所有外贸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出台简易、快捷、信用外贸融资产品,降低外贸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重点围绕期权、远期结汇等汇率工具,叠加省、市政策效能,全力帮助企业汇率避险;推动非外汇结算杭州试点落地。提升信保支持比例到60%,重点国别到80%,提升承保力度和覆盖面,从融资、结汇、保险等多角度护航外贸发展。

16.提升服务新能力。用好杭州海关支持开放强市建设15条举措,建立应对外贸环境变化“2+X”分析服务机制,会同海关,结合信保、律所、高校、科研等机构力量,分析研判最新关税、非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助企纾困。深化多主体协同应对贸易摩擦工作,及时发布国别、行业风险,开展“四个一”合规体系建设,在外贸合规标准发布、合规企业培育方面取得突破,争取形成杭州经验。提升汇率避险、外贸融资、品牌建设等服务举措,全方位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提升跨贸能级

17.以平台为载体,推动数据归集。落实“杭州-阿里巴巴”战略合作,紧盯速卖通、国际站等杭州本土平台,对标广州、深圳,充分挖掘平台潜力,通过上门服务、政策激励等方式,最大程度留存本土平台业务,快速提升我市跨境电商出口规模。继续深化与亚马逊、Tiktok、沃尔玛等全球头部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充分利用各个“链主型”企业“吸附效应”,集聚卖家、上下游配套企业来杭落地发展,为我市跨境电商出口带来增量。

18.以园区为抓手,引导产业集聚。充分发挥产业园“企业集聚、要素集约、服务集中”优势,不断提升运营管理、健全服务生态,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我市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引导相关政策、服务资源向园区倾斜,带动区内核心数据“颗粒归仓”。

19.以主体为核心,激发产业活力。加强主体招引,聚焦我市跨境生态缺失环节、薄弱环节建立目标企业“清单”,主动出击,高标准招引一批知名企业。加强主体孵化,推动传统工贸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国内电商企业、专业市场积极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加快梯度培育,认定一批年跨境电商交易额1亿元、5亿元、10亿元、50亿元重点潜力企业,集中人才、资本、服务资源助力企业提档升级。

20.以政策为杠杆,驱动产业提速。用好用足新一轮跨境电商产业政策,同时鼓励各区、县(市)根据实际针对性出台区级产业政策,针对我市跨境电商产业“最薄弱、最需要”的环节进行精准扶持,全面助力外贸新动能培育、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杠杆作用,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发展成果。  

21.以物流为支撑,补齐发展短板。联合交通、发改等部门加快补齐我市物流短板。空运方面,加快萧山机场国际货运航线“上新”,招引全球物流领军企业来杭设立基地。海运方面,加快下沙港、东洲国际港向更高能级迈进,不断提升完善港口功能,提高杭货“出海”效率,降低运输成本。铁路方面,打造集多式联运、仓储配送、中转分拨、拆箱拼箱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铁路货运综合物流枢纽。

(四)优化服贸数贸

22.出台服贸数贸专项政策。制定“促进数字贸易、服务贸易发展”的扶持政策,支持创建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示范园区,鼓励境内外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企业在杭设立研发中心、数据中心、销售中心,支持数字贸易领域专业服务商发展,支持企业参加数字交付贸易领域的境内外知名展会。针对数字文化领域,在网游网剧网文的海外译制发行、高校数字文化贸易专业建设等重点领域给予资金支持。目前已形成政策初稿,希望财政加大支持力度,争取今年上半年出台该项政策。    

23.做大服贸出口规模。锚定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3750亿元、服务贸易出口增长6%目标,保持服务贸易规模全省第一优势。推动服务贸易结构优化,高标准建设数字服务、知识产权、文化出口、中医药服务等5大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实现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比超70%。加快服务外包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大力发展软件研发、生物医药研发、数字制造等优势外包服务,力争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进入全国前列。   

 24.培育服贸市场主体。打造全国领先的服务贸易产业集群,培强25家以上服务贸易出口规模超亿美元、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培养45家以上服务贸易出口规模超5000万美元、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企业,孵化200家以上服务贸易出口规模超1000万美元、具有创新力的潜力企业。重点聚焦文化贸易领域,力争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及项目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25.探索数贸统计体系。与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商务部研究院合作,制定数字贸易统计体系。加强区县(市)联动,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摸排走访,做好入库入统服务,提升数字贸易统计数据“含金量”。定期编制杭州数字贸易统计分析报告,做好数字交付贸易“6+1”大类统计监测,实时反映全市数字贸易发展情况,为数字贸易细分领域发展提供统计支撑。    

26.推进服贸数贸国际合作。发挥数贸会辐射带动作用,省、市、区三级协同,推进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杭州数字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中心实体化运作,重点建立“一带一路”国家产品展示中心,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合作交流。组织企业参加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大会、服贸会等境内外展会,带动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产业发展。

(五)塑造特色品牌

27.打造全国数字贸易全产业链第一城。实施数字贸易强市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一会、三区、六基地”全球数贸港核心区发展布局,放大数贸会举办效应,在大会展中心周边两平方公里范围内打造集数贸高端会展、数贸总部经济、数字博览、数贸服务于一体的“数贸+会展”产业集聚区。重点推动滨江、萧山、钱塘区数字贸易特色化发展,建设首批12个数字贸易特色园区和六个特色基地,着力培育数字贸易出海品牌300个以上,规模以上企业1500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平台企业30家以上。

28.打造全国自贸区数字贸易制度创新第一区。围绕数字贸易全产业链,突出文化贸易等优势领域,用好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会同宣传、文广旅游等部门共同向上争取国产网络游戏属地管理、境外文艺表演团体及个人境内演出审批权下放等改革赋权。同时,依托在全国率先试点电子商务和清结算两个领域的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管理,落地并实体运作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负面清单申请准入、备案评估、监督核查和技术支撑等一站式便捷服务,并视情况向上争取试点向更广范围、更宽领域覆盖。

29.打造全球数字贸易第一展。在第三届数贸会“五个翻番”基础上,提升国际化,以进博会为标杆,招引更多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力争实现参展企业国际化率不低于30%;提升专业化,加强与阿里云栖大会等专业展会合作,探索与达沃斯论坛合作主题活动,放大数贸会行业影响力;提升市场化,线上线下匹配参展的千家企业与万名客商,联动区县(市)开展创新大赛、投融资、产业对接等系列活动,力争参展企业数字贸易额增长10%,区县(市)落地一批数字贸易项目;提升数贸味,突出具生机器人、时空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的体验式互动场景,高水平举办数贸之夜,构筑数贸会的核心辨识度。

30.打造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第一区。抓住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成立10周年契机,争取在杭举办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现场会,争取国家层面转发支持深化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总体方案。

31.争创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第一名。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在中期评估全国第二基础上,将于近期召开服务业扩大开放成员单位座谈会,继续做好政策集成创新,加快推动12个服务业重点领域开放,力争在开放增值电信业务、设立外资独资医院等方面取得突破,借助二期百亿服贸基金,积极引育服务业重点项目,力争试点评估全国第一。

32.打造全国大宗商品贸易中心城市。规划以上城为核心,拱墅、萧山为两翼,沿钱塘江为发展带的产业布局,打造产业、结算、人才、创新、服务五大高地。大力招引大宗商品企业总部或其采销中心、供应链中心、风险管理中心,创新供应链金融担保业务模式,探索建立大宗商品贸易促进会,举办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大赛,做强大宗商品贸易总部集聚、涉外法治服务、价格管理、行业服务、期货人才集聚五大特色,建设大宗商品投资贸易服务创新中心。

33.争创国家首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全国第一基础上,力争获批全国首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杭州已完成省内唯一的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申报,经与主管业务司对接,我们在首批示范区前列,因国家在清理在全国范围内各类评选,但明确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保留,待清理结束后即公布。

34.打造国际新型消费中心城市。争创新消费品牌创新城市和零售业创新提升两大国家试点,建立新消费品牌培育梯队和培育基地,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用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3亿元补助资金,以试点项目引导企业优化网点布局、拓展经营区域,强化供应链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市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着力打造具有杭州鲜明辨识度的国际新型消费中心城市。

35.推进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建设。联动数贸会,与金砖国家智库、研究机构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推出金砖国家周活动,举办商务洽谈、商业展览。在部省支持下在金砖国家设立境外分中心,建立海外合作园区,为我国加强与金砖国家投资贸易合作当好示范。